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20xx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 D. 【分析】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电压和电流,根据 Rx= 求出电阻. 【解答】 解: A、开关 S都闭合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 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 Rx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 I= 求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根据串联电 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通过 R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 Ix=I0,根据 Rx= 求出电阻,故 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当 S断开时,电路为 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 S闭合时 R0、 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 R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 Rx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 Rx阻值,故 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 S闭合时,电路为 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 S断开时两 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 Rx阻值,故 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无论开关闭合还是断开,电压表始终测电源的电压,即无法测出或间接得出 Rx两端的电压,故此电路图不能测出 Rx阻值,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10.下列电器正常工作时,每秒钟电流做功几十焦的是( ) A.教室里的一盏日光灯 B.微波炉 C.家用手电筒里的灯泡 D.家用空调 【分析】 先根据电功率公式得出用电器的电功率,再根据日光灯、微波炉、空调、手电筒的电功率进行判断. 【解答】 解 :根据 P= 可知,每秒钟电流做功几十焦是指该用电器的电功率约为几十瓦; 微波炉和家用空调的功率大约为 1000W,日光灯的功率大约为 40W,家用手电筒里的灯泡的功率大约为几瓦, 故选 A. 11.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电炉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因为( ) A.通电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阻丝的电流 B.导线的绝缘皮隔热 C.导线散热比电阻丝快 D.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导线上产生的热量很少 【分析】 电熨斗和导线串联,通过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根据焦耳定律 Q=I2Rt可知,电阻 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电炉丝跟铜导线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 I和通电时间 t相等,故 A错误; 因为 Q=I2Rt, R 电炉丝 > R 导线 , 所以产生的热量: Q 电炉丝 > Q 导线 , 即相同时间内导线产生的热量小于电炉丝产生的热量,而与散热快慢、隔热效果无关,故 D正确, B、 C错. 故选 D. 12.下列四种情形符合安全用电的选项是( ) A. 有人触电时用绝缘棒挑开电线 B. 用电器金属外壳未接地 C. 衣服晾晒在电线上 D. 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分析】 利用安全用 电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能用手拨开电线,这样会使救人者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棒将导线挑开,使接触者尽快脱离电源,故 A正确; 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接地线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 B错; C、湿衣服是导体,当把湿衣服晾在电线上时,一旦漏电,人接触衣服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故 C错; D、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会使干路电路过大,容易引起火灾,故 D错. 故选 A. 13.关于热量、内能、温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 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分析】 结合晶体的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和改变内能的方法分析. 【解答】 解: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 A说法错误; B、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了.故B说法错误; C、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却不变.故 C说法错误;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 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保持不变,故 D正确. 故选 ABC. 14. 5月初,小明家中的电能表示数为 ,电能表的部分参数及 6月初的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功率的仪表 B.小明家 5月初至 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 200kW•h C.小明家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总功率不得超过 D.若电能表转盘在 10min内转过 300转,则用电器的总功率为 1kW 【分析】 A、电能表是用于测量电能的仪表; B、读出 5月和 6月份电能表的示数,而后计算出电能多少即可; C、据公 式 P=UI计算即可; D、 3000R/kW•h表示每消耗 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 3000转,据此求出 10min内消耗的电能; 再根据 P= 求出该电能表上用电器的总功率. 【解答】 解: A、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故 A错误; B、 6月初的示数 •h, 5月初,小明家中的电能表示数 •h,故小明家 5月初至 6月初消耗的电能是 W=•h﹣ •h=20kW•h,故 B错误; C、据表盘的参数可知,此时总功率不得超过 P=UI=220V 10A=2200W=,故 C正确; D、电能表的转盘转 300转消耗的电能: W= kW•h=•h, 该电能表上用电器的总功率: P= = =,故 D错误. 故选 ABD. 15.关于家庭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开关跳闸后,重新闭合开关就可以了 B.保险丝熔断了,可以用铜丝和铁丝代替 C.使用测电笔可以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D.人体不接触带电体,也能发生触电事故 【分析】 ( 1)空气开关跳闸,是由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 ( 2)保险丝需要由熔点较大、电阻率较大的铅锑合金制成,这 样才能起到保险作用. ( 3)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是 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是 0V,站在地上用测电笔接触火线,氖管发光;接触零线氖管不发光. ( 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解答】 解: A、空气开关跳闸后,应先排查跳闸的原因,整修后,闭合开关,故 A错误; B、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切断电路,起不到保险的作用,故 B错误; C、使用测电笔可以分辨零线和火线,站在地上接触导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故 C正确; D、高压带电体只要人靠近就有触电危险,故 D正确. 故选 CD. 1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R2=30Ω ,通过 R1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R1的阻值大小是 20Ω B.当 S S S3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则通过电阻 R2的电流时 C.当 S S S3均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则电源电压是 6V D.当 S1闭合, S 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则 R3消耗的功率是 【分析】 ( 1)根据乙图读出 任意一点 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其阻值的大小; ( 2)当 S S S3均闭合时, R 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表示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即可求出此时电源的电压和通过电阻 R2的电流; ( 3)当 S1闭合, S S3断开时, R R3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3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 R2两端的电压,根据 P=UI求出 R3消耗的功率. 【解答】 解:( 1)根据乙图可知,当 U1=2V时, I1=, 所以 R1= = =20Ω ,故 A正确; ( 2)当 S S S3均闭合时,则: I1+I2=﹣﹣﹣﹣﹣﹣﹣﹣﹣﹣ ① U=I1R1=I2R2﹣﹣﹣﹣﹣﹣﹣﹣ ② , 由 ①② 可得: U=6V, I2=,故 B不正确, C正确; ( 3)当 S1闭合, S S3断开时, R3两端的电压 U3=U﹣ U2=6V﹣ 30Ω= , 功率 P3=U3I= =,故 D正确. 故选 AC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个小题,每空 1分,共 14分) 17.为了推进文明城市 建设,彰显广安新风貌,学校举行了 “ 美化我们的家园 ” 实践活动,同学们用砂纸擦除校园周边的 “ 小广告 ” .擦除过程中感觉砂纸发热,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砂纸的内能,此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还有 热传递 . 【分析】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摩擦过程中,砂纸发热,说明砂纸的内能增大,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解决此题. 【解答】 解:砂纸在摩擦的过程中发热,这是一个摩擦生热的现象,此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还有热传递.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18. 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课堂上看到的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其中两个过程示意图.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 丁 图;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 甲 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分析】 ( 1)解决此题要知道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有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内燃机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具体来说是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解答】 解:甲图是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是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增大物体内能的,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乙图对试管中的水加热,加快水的蒸发,使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体积膨胀,对外做功,使塞子飞出去,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丙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丁图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 能. 因此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丁;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甲实验. 故答案为:丁;甲. 19.在家庭电路中,冰箱、空调、彩电等用电器工作时,它们的连接方式是 并联 ;用电要注意安全,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 36V . 【分析】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并联,这样可以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 【解答】 解:在家庭电路中,冰箱、空调、彩电等用电器工作时,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这样才能使它们在工作时互不影响; 研究发现,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 故答案为:并联;不高于 36V. 20.两个电阻的规格分别为 “6V ” 和 “3V ” ,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压不能超过 8 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其总电流不能超过 A. 【分析】 ( 1)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比较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选其中较小的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的阻值,再利用 U=IR即可求出电源电压的最大值; ( 2)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为了不损坏电阻,然后两电阻两端的电压,选其中较小的电压.再根据欧姆的变形公式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 解: ( 1)从题可知, I1=, I2=,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 I1< I2, 所以,当它们串联接到电路里时,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串联电路中的电流为 I2=; 由 I= 可得,两电阻的阻值: R1= = =30Ω , R2= = =10Ω ,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 U=I2( R1+R2) = ( 30Ω +10Ω ) =8V; ( 2)当它们并联接到电路里时, U1=6V, U2=3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 U1> U2, 所以, 为了让每一个用电器都工作,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U′=3V , 此时 I1′= = =,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的。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20xx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质检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2、色断续条纹至全面浓红色;果面光洁无锈,被厚果粉,外观艳丽。 果肉黄白色至乳白色,细脆、多汁,酸甜适度,富香气。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总糖 果实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开始成熟。 栽培要点栽培地宜选择向阳、背风、缓斜坡、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密度以667 平方米 56111 株为宜。 砧木在亚热带湿热区以湖北海棠为好,在高原地区以丽江山定子、小金海棠、变叶海棠为宜;树形宜选择纺锤形、小冠疏层形
③ 认识活动推动 着实践 不断向前发展 ④ 认识的发展产生于实践的 需 要 A. ① ② B.② ④ C. ① ③ D.③ ④ 聘 研究员、 清 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刘静率 领的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究团队自主创新完成 “液态金属电子增材翻造技术 ”。 技术可以让液态金属电子 墨 水, 直 接快速创造出柔性可拉 伸 电子电路及终端功能器件,完全变革了传统电子工程学与
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考点定位】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16.太阳能属于 (选题 “ 一次 ” 或 “ 二次 ” )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加热,如某台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气晴好时,一天可以吸收 107J的热量, 这相当于完全燃烧 m3的煤气释放的热量;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 化为 .(煤气的热值为 107J/m3)
2、 15 日,瓜如蛋黄大小时灌根,此时田间未出现发病株。 防治青椒根腐病在翠源公司重茬 4 年以上棚区内,品种为太空椒,处理一 750 倍液灌根,处理二 1500 倍液灌根,处理三为空白对照。 每小区 20平方米。 处理时间在 3 月中旬,棚内已出现病株。 调查结果:在处理后 10 天、20 天两次调查发病株率,计算防效,同时观察已发病株的缓解情况。 甜瓜枯萎病,每小区 79 株,第一
的传播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 20l7 年 1 月 6 日,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迎来一位特殊选手 —— 一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 最终机器人 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浓厚积累,以 3: 2 险胜。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可以模拟甚至超过个人分析记忆能力 ②科技发展使人工智能部分具备了意识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