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朋党论拓展练习内容摘要:

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 ,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少达而多穷 达:显达,得志。 B.而为穷者之诗 穷:困厄,不得志。 C.世徒喜其工 工:工巧,精巧。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 尤:尤其,特别。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欧阳修为诗集作序理由的一组是 ①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②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③辄 抑于有司。 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④予尝嗜圣俞诗 ⑤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⑥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A.①②是欧阳修为之作序所要阐明的问题和观点,④⑤则是作序的具体原由,③⑥与作序无关。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的议论看似与梅圣俞及其诗集无关,其实这正是作者有感于梅圣俞的遭际而发,以此领起全文,高屋建瓴,不同凡响。 B.第二段对梅圣俞生平的叙述则成为首段“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 观点的有力佐证,且内容完全属于序言的题中应有之意。 C.本文题为诗集作序,却对诗集评论甚少,不无遗憾。 D.后两段叙述诗集的收集情况并交代作序的原由,简明得体,要言不烦。 4.本文由梅圣俞的遭际发出了诗歌“殆穷者而后工”的感叹。 对此,你有何联想。 除了梅圣俞以外,你能再举出例子来吗。 答: 5.将文中画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译文: ⑵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译文: 一、写作实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