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方案及措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点等待救援,救援施救小组到现场后采取以下措施实施营救被困人员。 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2 现场跟班队长有第一时间处置权 (下令停产撤人) , 根据现场情况,判断事故发生的地点、灾情、原因、影响 区域进行现场处置。 如 出现突水量减小 时,立即组织对受困人员进行施救,防止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到现场后 通过电话 等 通讯设施 设法通知被困人员,保证被困人员的情绪稳定,要求 被堵人员切忌惊慌失措,要保持安定,安全快速的进入可移动救生舱,无法进入可移动救生舱的人员, 听从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 打开压风自救设施或砟开压风管进行自救 ,尽量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并保留一盏矿灯照明,节约用水和食物。 现场救援遇人员 被堵, 首先保证巷道通风、后路畅通、现场顶帮维护好的情况下方可施救,施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进行顶板观察和监护。 营救被堵人员,要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若 积水量 不大、 巷道未被完全淹没 、 顶板 较稳固, 能 直接通过 积水区 进入里面救人 时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直接进入经行施救 ,若巷道淹没人员无法进入则积极组织排水疏通后人员方可进入进行施救。 如果人员被埋, 必须等顶板稳定后,备足物料,组织好人员,安排专人观察好顶板, 施救负责人 现场指挥,由熟练的工人作业。 遇有大块岩石应使用千斤顶等工具小心移动石块,避免破坏冒落矸石的堆积状态,引发顶板继续冒落或给被埋住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从而使事故扩大。 处理 现场 冒顶必须坚持 由外向里敲帮问顶,摘除松动的浮矸,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3 先加固周围的支护,防止冒顶继续扩大。 根据冒顶情况将所需材料运到现场,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采用支点柱、戗柱等方法进行临时控顶控帮,点柱间距一般不大于,够一个木垛空间后立即打木垛接顶,打木垛要有专人观察顶帮变化,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无支护的危险区观察或逗留,如有险情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等险情排除,冒顶区稳定后,方准进入现场。 待木垛 打完 后可由外向里逐架扒矸架棚,冒顶高度超过 以上且顶部矸石堵塞时,封顶要用 锚杆、 钢钎、 铁管或坚硬物料,从矸石缝隙面密集打入超前探棒,托住顶矸,然后扒矸石架棚。 如发现 支护材料 断裂要立即从支护完好的地方由外向里逐架更换 支护 、加固,详细检查冒顶情况,在有护身的地点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摘除松动岩石。 对现场受伤人员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展救助工作。 ( 1)被救出的人员身上有外伤时,将其抬到安全地点,脱掉或剪开衣服,先止血,缠上绷带。 ( 2)如果被救出的人受伤较重或有骨折,只要情况允许,要按骨折伤员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先包扎固定,然后运送医院治疗。 ( 3)如果救出的人员已失去知 觉,或停止了呼吸但时间不长,可将其放平躺下,解开衣服和腰带,撬开嘴,取净嘴里、鼻孔中的煤粉,用毛巾拉出舌头,进行氧气供氧或人工呼吸。 ( 4)对救出的幸存者立即用毛巾捂住眼睛,后由医护人员进行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4 救护。 在撤退过程中,要听从指挥,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不要单独行动。 八 、 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救灾演习假定灾害情况,演习前,应做如下工作: 演习前, 所有参演人员应接受水灾、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并接受应急演练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培训由质标办负责,内容包括井下六大系统、 移动救生舱、压缩氧自救器、抗灾风门等各种 安全设施的使用、 演习 避灾路线等)。 水灾及 顶板事故演习前由生产技术 部 、地测部、机电队、通风队、安监站共同负责 19006 主、辅运巷内顶板、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压风系统的检查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并准备好演习需用的工具。 演习前各队组必须将巷道内的物料等码放整齐,保证巷道内后路畅通。 在救灾演习前对井上下所有通讯设备进行检修,确保矿井讯系统稳定可靠。 矿职能部门及各作业队组必须由部门主管或队长向矿调度室签字汇报早班实际入井人数;出井后,再到矿调度室签字汇报出井人数。 质标办 、安监站负责运 输路线的疏通工作,并防止无关人员从主、副斜井步行出入井,负责对演习前和演习期间升井人员、出入井车辆的清点登记工作。 调度室负责演习期间的总体协调工作,确保通迅畅通并做好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5 有关记录工作。 运转队检查通勤车辆,并准备防爆车随时待命,做好演习期间人员的输送工作。 演习前要在 19006 辅运巷 各个 临时水仓内配备型号为BQS10010037 水泵 3 台(二用一备)及配套管路,水泵排水量均为100m3/h; 19006 辅运巷排水管路直接 排 到巷口 太西 9 煤辅运巷排水沟内, 19006 主运巷排水管路接到 19006 辅运巷排 水管路上,并安排专人对 19006 主、辅运巷临时水仓及工作面的水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完好,演习中人员撤退时,水泵工开启所有水泵联合进行排水。 其余采 掘队组也要对该次演习重视,接到撤退电话后,迅速撤到安全地点。 1参演队组、人员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 1避灾演习指挥部总指挥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演练方案、引导参演人员根据方案行动,并不断给出情况或消息,供参演的指挥人员进行判断、提出对策。 1领导组成员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在不干扰参演人员的情况下,协助总指挥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做出书面评价,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按照对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将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进行填写(见附表),演练结束后将附表交于安 质办, 由 安质办 汇总后提交演练报告。 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6 1演练结束后由调度室组织领导组成员举行总结会议,评价演练效果。 安质办 根据总结会出会议纪要,并结合评价人员意见出评价报告。 九 、安全措施 所有参加演习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方案,熟悉其内容及安全注意事项。 矿职能部门及各作业队组必 须由部门主管或队长向矿调度室签字汇报早班实际入井人数;出井后, 到矿调度室签字汇报出井人数。 运转队做好演习时期内,人员和器材的输送工作,确保演习顺利完成。 人员出井时一切行动听指挥,上车时不得拥挤,不得攀、爬、追车,上车后扶好、坐好戴好安全帽,按顺序下车。 参加演习人员必须佩戴性能良好的自救器和个人防护用品及工具,到达指定地点方可摘除。 入井前救护队对所有呼吸器进行检查,有问题不得入井。 对各种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校正,保证完好可靠。 演习过程中严禁个人单独 行动,所有入井人员必须取得救灾指挥部签发的《平朔井工一矿救灾入井许可证》,方可入井。 演习结束后由救灾指挥部组织各专业人员对井下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无隐患方可恢复生产。 本措施未提及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7 执行。 十、邀请观摩演练人员 邀请公司安监局、通风救护部有关领导、新闻媒体的记者等。 十一、 其它要求 各参加演 习 的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各环节具体的实施方案,各小组确定一名现场负责人,落实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具体任务,确保本次演练规范有序、反应灵敏、衔接及时。 所有参与演 习 的 部门 必须在总指挥和现场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 ; 其他指挥人员应按各自职责和任务负责做好各自应急救援小组的具体工作。 所有车辆和人员进入 矿 区必须听从现场指挥的命令。 十二、附件 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8 附件 1: 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附件 2: 水灾应急救援演练时间计划 附件 3: 救灾入井许可证(式样) 附件 4: 考察评估记录表 附件 5: 各重要场所人员分布表 附件 6: 19006 辅运巷水灾及顶板应急演习布置平面图 附件 7: 19006 辅运巷水灾及顶板应急演习流程图 附件一: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必须立即召集的 单位和人员名单 姓名 单 位 单位电话 手机 备注 李 财 矿 长 2209588 13994911848 付恩俊 总工程师 2209408 13934914819 李文平 党委书记 2209688 13934909872 季玉亮 生产矿长 2209589 13623481788 冯彦铭 安全矿长 2209582 13383494686 杨军晟 机电矿长 2209508 13593441115 骆 勇 通风副总 2209366 13934985002 陈学亚 采掘 副总 2209505 13855424404 孙 建 机电副总 2209775 13593441596 井工一矿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及措施 19 苏 发 副主任政工师 2209519 梁兴旺 生产技术部 2209565 13593471912 刘 刚 生产技术部 2209735 15835490815 杨志岗 质标办 2209680 13934910908 邵立康 质标办 2209543 13453085742 杜 选 驻矿安检站 2209679 13934927416 张相乾 调度室 2209583 13934193578 任大彬 调度室 2209583 13593493950 张 瑛 调度室 2209275 13934921775 师克勐 地测部 2209312 15935495870 高 剑 综合部 2209572 13593493778 樊 睿 机电队 2209294 13994939676 曹建军 机电队 2209625 1399。矿井水灾及顶板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方案及措施(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