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基础练习内容摘要:

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渲染出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 第二句交代停船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为下两句的展开作铺垫。 第三、四句写诗人在船上听到对岸酒楼中歌女们演唱“亡国之音”后 激起的无限忧愤。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涵着对世道的愤慨。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 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 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 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 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浣溪沙》首句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情趣。 二句引发出怀念昔日之感。 三句,就眼前景抒怀,有落日余晖之迟暮情感。 下片融情人景,写其旧情难忘,好景不长的叹惋。 《小调歌头》词前的小序,叙作词原因,领起 全篇。 词的上片,写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和想像。 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由得把酒问月,并想像月宫今昔的情景;但当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不免迟疑,于是顾月而舞,连自已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也分不清了。 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的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下片除开头写月移光转以外,以下全属内心独白。 三、写作方法 1.《使至塞上》意境深远开阔,对仗工整,用词准确。 2.《泊秦淮》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 3.《无题》结构精巧,感情沉郁。 4.《浣溪沙》意境 优美,以小见大。 5.《水调歌头》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名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塞,大燕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此对仗句,对仗工整。 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商女不知亡国恨”。 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本课的五首诗词均为名篇,每首诗词中都包含体现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句子。 《使至塞上》里面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泊秦淮》里面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参考译文 《使至塞上》: 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 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泊秦淮》: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无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