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番茄晚疫病内容摘要:

2、重时导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温度大时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状的白霉。 病原:本病是由致病疫霉起,该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在保护地番茄和茄子上越冬,也可在马铃薯块茎上越冬,病菌还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在生长季节,越冬病菌借助雨水或气流传播引起发病,形成田间发病中心。 条件适宜病害发展迅猛,导致病害流行。 高湿、冷凉、多雾、昼夜温差大或经常阴雨的条件下,病害易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本病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如圆红、渝红 2 号、中蔬 4 号、中蔬 5 号、佳粉 17 号、佳红、京丹1 号等。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销毁,与非茄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3、高畦栽培,避免田间积水。 尽可能地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避免棚内高湿。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集中消灭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 34 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药剂可选用 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或 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力克水剂 800 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保护地可采用 45%百菌清烟剂进行烟熏,每 667 平方米 200250 克。 或采用粉尘法,喷撒 5%百菌清粉尘剂每 667平方米每次 1 千克,隔 9 天 1 次。 烟剂和粉尘,一般在傍晚使用效果好,避免在强光条件下施药。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