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矿井初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3 上部厚 ~,以葡萄紫色为主的各种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及黄绿色砂岩等组成。 底部砂岩厚 ~,为浅黄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常含小砾石。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 P2sh) 自 K8砂岩底至 K9砂岩底。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整合接触,厚。 零星出露于井田 北部边界处。 由紫红色、暗紫色、砖红色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等组成。 底部砂岩 K8 厚约 ,为灰白色、黄绿色粗粒砂岩、泥质胶结、松软、具斜层理,砂岩底部含有以燧石为主的小砾石。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T1L) 本组全厚 450m,井田内未出露。 以暗紫色、紫红色、淡灰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为主,中夹砂质泥岩、粉砂岩薄层以及泥质团块。 底部砂岩 K9厚约 ,为灰紫色、厚层状粗粒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具交错层理,含泥质团块,在其上方常有两层亮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岩薄层为其特征。 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 N2) 与 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井田内出露较多,分布于沟谷及其两侧。 厚~,一般 ,由棕红色、浅紫红色粘土、亚粘土等组成,内含砂质和砂土透镜体或砂土层,亦有不成层的钙质结核。 底部为砂砾层,砾石成分以石灰岩为主。 含三趾马牙齿等化石。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3) 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厚 0~,一般厚。 下部厚0~,一般 ,通称离石黄土,为淡棕红色含砂粘土,内含不连续钙质结核层和古土壤层,红、黄相间,常形成柱状垂直节理,产状受古地形控制。 上部厚 0—,一般约 ,通称马兰黄土,由淡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等构成,结构松散,颗粒均匀,具大孔隙,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山坡、高峁之上。 1第四系全新统( Q4) 厚约 0~,为现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井田岚河、 XXXX 河谷内。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14 由卵石、砾石、砂、再生黄土等构成。 二)区域构造 宁武煤田基底历经多次地壳变动。 吕梁、五台两个结晶基底的形成,奠定了宁武煤田的雏形,在该煤田发展过程中,吕梁、五台地块对地应力边界条件的变化起着控制作用。 从南部构造发育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构造型式:北东 — 南西斜列 雁行式排列和北东 — 南西褶皱带,两者的复合 — 重合即构成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东翼前弧的中段。 煤田西部外围永安 — 东村 — 马坊北北东向褶皱带与雁行式褶皱带复合:煤田内:岭底 — 社安铺向斜和张臣 —下静游向斜等一组北东 — 南西向褶皱重合在山西北中部多字型构造之一 —宁武凹陷之上。 三 )井田地质构造 本井田基本为全掩盖区,根据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钻孔资料,地层总体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倾角小于 15176。 ,在此基本础上发育有一条向斜和一条背斜及 6 条断层,未见陷落柱。 现对褶曲及断层分述如下: ( 一)褶曲 上静游背斜:位于井田的东南部 ,上静游村西南,轴向北东,两翼倾角基本一致,倾角 10176。 左右,从井田的东南边界外延伸到井田内,延伸长度。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显示明显。 梁儿上向斜:位于井田的东南部,梁儿上村东,与上静游背斜平行产出,轴向北东,两翼倾角基本一致,倾角 5176。 左右,从 256 号孔北发育,向南西延伸出井田边界外,井田内延伸长度。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显示。 (二)断层 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 20xx 年 7 月编制的《 XXXX 矿井首采区一块段三维地震及电发勘探报告》和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20xx年 6 月编制的《 XXXX 矿井首采区二块段三维地震及电发勘探报告》。 共发现断层 26 条,详见表 1— 2— 1。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15 (三)陷落柱 根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 20xx 年 7 月编制的《 XXXX 矿井首采区一块段三维地震机电发勘探报告》和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20xx年 6 月编制的《 XXXX 矿井首采区二块段三维地震机电发勘探报告》。 共发现 7 个陷落柱。 X1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西部偏北,长轴走向 N60176。 W, 9煤层均见, 4煤层长轴直径约 90m, 9煤层长轴直径约 10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 4 个断陷点,其中 A 级 2 个, B 级 1 个, C 级 1 个, 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陷落柱特征较明显,平面也有显示,但形状不规则 ,不符合陷落柱形状特点 ,属控制较差陷落柱。 表 1—2—1 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最大落差 (m) 延展长度 (m)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控制情况 导水性 备注 F1 9 60~115 逆 N17186。 W S73186。 W 52186。 属可靠断层 不导水 一块段 F2 6~7 65~100 逆 N63186。 W S27186。 W 58186。 属可靠断层 不导水 一块段 F3 12~14 520~540 正 N64186。 E S26186。 W 74186。 属可靠断层 导水 一块段 F4 3 40~65 正 N40186。 E N40186。 W 75186。 不导水 一块段 F5 12~14 520~550 正 N63186。 E N27186。 W 73186。 属可靠断层 不导水 一块段 F6 9 200 正 N45186。 W N45186。 E 70186。 属较可靠断层 导水 一块段 F7 8 180~190 正 N50186。 E N40186。 W 70186。 属控制较差断层 导水 一块段 F8 14~18 930 正 N57186。 E N33186。 W 70186。 属可靠断层 导水 一、二块段 F9 6~8 175~270 逆 N50186。 E S40186。 W 57186。 属控制较差断层 层间局部导水 一块段 F10 5 50~90 正 N53186。 E N37186。 W 70186。 属较可靠断层 不导水 一、二块 F11 3 20 正 N69186。 W N21186。 W 70186。 一、二块 F12 3 222~269 正 N47186。 W N43186。 E 70186。 二块段 F13 3 158 正 N65186。 E N25186。 W 70186。 二块段 F14 8 149~221 正 N56186。 E S34186。 E 65186。 控制可靠 不能判定 二块段 F15 4 186 正 N29186。 E S61186。 W 70186。 二块段 F16 4 215 正 N67186。 W N23186。 E 65186。 二块段 F17 4 290 正 N19186。 E~N4186。 W S71186。 E~N86186。 W 75186。 二块段 F18 5 400 正 SN~N34186。 W W~S56186。 W 70186。 层间局部导水 二块段 F19 2 112 正 N3186。 E N87186。 W 75186。 二块段 F20 4 238 正 N12186。 E S78186。 E 70186。 二块段 F21 4 122 正 N64186。 W N26186。 E 75186。 二块段 龙泉矿井初步设计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16 F22 4 253 正 N21186。 E N78186。 W 75186。 二块段 F23 4 247 正 N6186。 E N84186。 W 70186。 二块段 F24 4 225 正 N83186。 E N7186。 W 75186。 二块段 F25 3 207 正 N79186。 W S11186。 W 65186。 二块段 F26 4 210 正 N9186。 E N81186。 W 65186。 二块段 X2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西部偏北,长轴走向 N33176。 W, 9煤层均见, 4煤层长轴直径约 35m, 9煤层长轴直径约 4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 3 个断陷点,其中 B 级 1 个, C 级 2 个,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有陷落柱特征,平面也有显示,但不明显 ,属控制较差的陷落柱。 X3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东南部,长轴走向 N43176。 E, 9煤层均见, 4煤层长轴直径约 60m, 9煤层长轴直径约 70m,在抽取的时间剖面上有 3 个断陷点,其中 B 级 2 个, C 级 1 个,该陷落柱在时间剖面上有陷落柱特征,平面也有显示,但形状不明显 ,属控制较差的陷落柱。 X4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西部边界,区内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 N61176。 W,短轴方向 N29176。 E;在 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 146m、150m、 153m,在 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 105m、 118m、 132m。 图 6191 为 X4 陷落柱 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可以看出,该陷落柱在 9煤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富水,在 4煤顶板不富水。 分析该陷落柱导水。 X5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西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45176。 E,短轴方向 N45176。 W;在 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 50m、 706m、85m,在 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 25m、 47m、 61m。 图 6194为 X5 陷落柱 综合水 文地质剖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X5 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均不富水,该陷落柱的导水性不能判定。 X6 陷落柱 位于勘探区西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龙泉矿井初步设计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 17 N16176。 W,短轴方向 N74176。 E;在 9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 223m、 240m、258m,在 9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 88m、 101m、 122m。 图 6193为 X6 陷落柱 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可以看出,该陷落柱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均不富水,在奥灰顶部灰岩中富水。 分析该陷落柱局部导水。 X7 陷落柱 位于勘探 区中北部,平面形态近椭圆形,剖面形态反漏斗状,长轴方向N46176。 W,短轴方向 N44176。 E;在 4 号 、 7 号 、 9 号 煤层上的长轴长度分别为 198m、206m、 220m,在 4 号 、 7 号 、 9 号 煤层上的短轴长度分别为 68m、 78m、 88m。 图 6192 为 X7 陷落柱 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X7 在各主要煤层顶板及奥灰顶部灰岩中均不富水,该陷落柱的导水性不能判定。 (四)岩浆岩 井田内未见岩浆岩。 综上所述,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其构造对井田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影响不大。 二、 煤层 及煤质 一) 煤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 XX 组,共含煤 11 层,编号为 11,其中山西组 3层( 3号), XX 组 8层( 4— 11 号),可采煤层均发育在本组。 煤系地层总厚 ,煤层平均总厚 ,含煤系数 %,主要可采煤层总厚 ,可采含煤系数为 %。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 3 层,编号为 9 号,均发育在 XX 组,分述如下: 4 号煤层(俗称丈八煤):位于 XX 组顶部,厚 — ,平均,是本井 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 3 层夹矸,最多达 8 层,夹矸一般为泥岩或炭质泥岩,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井田的东南部薄,厚度在 6m 以下,其它地段均在 6m 以上,仅在西南部的 6 25254 号 3 个孔小于 6m,厚度在 — ,该层在井田西北部分叉,分叉龙泉矿井初步设计。龙泉矿井初步(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