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单元测试-专题六内容摘要:

选 B。 据题意并结合提示, H2C2O4 为二元 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 2C2O42H2O 反应的方程式: 6NaOH+ 2KHC2O4H 2C2O42H2O===3Na2C2O4+K2C2O4+ 8H2O; 10[KHC2O4H 2C2O4]+ 8KMnO4+ 17H2SO4===8MnSO4+ 9K2SO4+ 40CO2↑+ 32H2O。 设需要 KMnO4溶液体积为 V L,则需要 NaOH 溶液为 3V L,由以上两个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10KHC2O4H 2C2O4~ 8KMnO4~ 30NaOH 8 30 cV 解得 c= molL- 1 本题容易忽略酸式盐 KHC2O4与 NaOH的反应而导致错选 C。 涉及多个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学会利用关系式法解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15.用 molL- 1的 NaOH溶液滴定 molL- 1的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的 NaOH溶液 (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 mL),继续加水至 50 mL,所得溶液的 pH是 ( ) A. 4 B. C. 10 D. 解析:选 C。 滴定后溶液中 c(OH- )= mL molL- 150 mL = 10- 4 molL- 1 pOH=- lg( 10- 4)= 4, pH= 14- 4= 10。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5 分 ) 16. (11 分 )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时,下列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用 “ 偏低 ” 、 “ 偏高 ” 或 “ 无影响 ” 填空。 (1)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________________; (2)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________________; (3)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 满溶液,滴定后充满 ____________; (4)取待测碱液时,碱式滴定管尖嘴处未充满溶液,取完后充满 ____________; (5)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把水倒净,就直接用来盛放待测碱液 ____________; (6)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__________; (7)滴定过程中振荡锥形瓶时溅出了一些待测的碱液 ____________; (8)滴定刚达终点时立即读数 ______________; (9)滴定完毕后,滴定管下端尖嘴处留有液滴 ____________; (10)读取标准溶 液体积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____________; (11)用酚酞作指示剂,当红色褪成无色,又滴一滴 NaOH溶液,无颜色变化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酸润洗就直接盛入标准酸,势必使滴定管中标准酸被稀释,滴定待测碱液时消耗标准酸的体积数增大,因而测出待测碱液的浓度偏高。 (2)碱式滴定管水洗后直接盛装待测碱液,则待测碱液被稀释,因而滴定待测碱液时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减小,故测出待测碱液浓度偏低。 (3)酸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体未排出就去滴定待测碱液,导致多算了 标准酸消耗的体积,这样测出的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4)量取待测碱液的滴定管尖嘴处气体未排出就直接取待测碱液,使实际上取出待测碱液的体积偏小,所以滴定时所用标准酸的体积数减小,测出待测碱液的浓度偏低。 (5)锥形瓶内水未倒净就直接用来盛放待测碱液,虽使碱液浓度变稀,但锥形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并没有改变,所以滴定时所用酸的体积不变,故对待测碱液的浓度无影响。 (6)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碱液润洗,这样实际的待测碱液量多于应取的量。 因此滴定时用去标准酸的体积数增大,测出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7)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时液 体外溅,待测碱液损失,所以滴定用的标准酸液量少于应取的量,使所求碱液浓度偏低。 (8)滴定刚达终点时立即读数,由于附在滴定管内壁的标准液尚未完全流下,会使读数偏大,使记录的用去标准酸的体积数大于真实的用去标准酸的体积数,所以导致测出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9)滴定完毕后,滴定管下端尖嘴处留有滴液,使 V 标 的记录值大于真实值,导致测出的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10)滴定前仰视时视线偏低,初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时视线偏高,终读数偏小, V 标 的记录值小于真实值,所以待测碱液浓度偏低。 (11)滴定终点加入的标准酸比实际需 要用量多,使待测碱液浓度偏高。 答案: (1)偏高 (2)偏低 (3)偏高 (4)偏低 (5)无影响 (6)偏高 (7)偏低 (8)偏高 (9)偏高 (10)偏低 (11)偏高 17. (10 分 )(2020 年厦门高二检测 )某学习小组用 DIS 系统 (DIS 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 )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 实验步骤如下: (1)用 ____________(填仪器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