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内容摘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5 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 极目无氛垢 [注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 倾家事南 亩。 [注 ]氛垢:尘埃。 (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 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6分,每题 1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② ,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③ , 来者犹可追。 (《知其不可而为之》) ④ ,言之必可行也。 (《克己复礼》) ⑤八佾舞于庭, ,。 (《克己复礼》)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为政以德》) 四.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题。 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节选 ) 孙 郁 因为知道木山英雄先生是周氏兄弟研究的专 家,我曾特地向他询问过一些材料。 五十年代他去访问羽太重久,了解周氏兄弟的情况。 羽太说,鲁迅见到 人时很热情,善谈,给人亲切之感。 周作人则不太爱讲话,陌生人不好与之交往。 这也证实了我过去的猜测,鲁迅有趣,幽默而有性情,周作人则缺少与尘世周旋的机智,于是只好退回到书斋里吧。 从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反映看,鲁迅适宜去做拓展空间的实事,将愿望落到实处,周作人至多不过是务虚的思考者,描描天气,说说掌故,和田间的劳作者是没有关系的。 我看两个人的特点,觉得一个动态的,一个静谧的。 谁都知道,鲁迅和周作人是民俗学的提倡者。 民俗学这门学科的建立与两人关系甚密。 周作人是理论上的建设者,一生力介弗 雷泽、安特路朗、蔼理斯的理论,以为在民间的土壤里,才有文化的本源。 中国的正宗文化是官的文化,不过是权力者的意志的体现,可吸取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有时等于通篇废话。 但我们到乡间去,那些口头传说、歌谣、戏曲则有诸多美妙的情调,周作人在风俗与传说里看见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这正是旧式文人不注意的内容。 你看他谈风土、神话时的兴致,好似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因为那里隐含的正是集体无意识的东西。 研究文化,就不能不关顾这些。 我注意到他多年来潜心于此的耐力,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民俗学的学者涌现了出来,其功不在一般文人之下。 而鲁迅不同 的是,深知问题的重要之后,却在创作上下功夫,在小说和随感里展示着精神里的景观。 我有时对照两人的文字,不禁会心一笑。 周作人强调的文化人类学的隐喻,在鲁迅那里竟出现了。 文本中折射的谣俗因素颇多,现代小说家中他是第一个民间风景的打量者。 不妨这样说,兄弟二人中,一个是理论的建设者,一个是实践的自觉者。 而实践在那时更为艰难、不易。 我总觉得鲁迅考虑问题比周作人要复杂。 比如吧,写小说时,不像后来的茅盾那样按着一种理论去构思图景。 他一方面把自己燃烧在里面,内心的苦楚喷吐而出。 同时又用通天之眼,雕刻芸芸众生的苦运。 他在民俗 方面表现的意象,其丰富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