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不可忽视的弥猴桃果实害虫内容摘要:
2、或果园。 成虫若虫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取食。 成虫具有趋光性。 前期若虫不构成危害,危害猕猴桃果实主要是羽化盛期至产卵期的成虫,大量取食,集中危害。 笔者详细观察:8 月下旬至 9 月份,成虫夜间沿主干大量上树,在猕猴桃果上咬食黄豆粒大伤口,五六天后,桃果伤口腐败落地软化,成、若虫聚集取食果肉成一空瓢。 且蟋蟀咬食的桃果 80%以上都是一级大果。 因此损失严重。 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靠近或间作禾谷类作物,虫口基数大,危害严重,反之则轻。 二、冬季深翻土壤,杀死越冬虫卵,降低虫口基数;加强管理,清除园内杂草、枯枝杂物,破坏若虫、成虫栖息环境;不宜间套高秆禾谷作物。 蟀成、若虫均喜食炒香麸皮,根掘这一食性特点,用 90%敌百虫晶体 斤,加水 斤,拌于 50 公斤炒香麸皮上,或用 50%辛硫磷25升,拌 30斤炒香麸皮(加少量水)。 每亩用 5 公斤,于傍晚撒于树干周围,隔 4再撒一次,共撒 3 次(从 8 月下旬开始),防效可达 95%以上。 用成虫趋光性特点,可用黑光灯诱杀。 专利查询。蟋蟀-不可忽视的弥猴桃果实害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