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枯萎病的防治内容摘要:

2、单胞或双胞,卵形或圆形。 菌核暗黑色,直径 O51 毫米,最大达 4 毫米。 原膜孢子椭圆形至球形。 此菌有 4 个生理小种;大密哈( 1 号小种十分感病,但抗 2 号小种;勃拉戈(对感 2号小种;但抗 1 号小种;3 号小种只侵害羯尾蕉;矮把香芽蕉原是抗病品种,但 1976 年在台湾出现 4 号小种,造成严重损失。 发病特点:此菌能在土中存活许多年。 带菌的球茎、吸芽、病残组织和病土是主要初侵染源。 病菌随染病种植材料、病土和流水传播。 病菌由根系侵入,在维管束内蔓延,引起系统性纸管束病害。 土壤瘦瘠,沙土或沙壤土,下,排水不良处易病,土温较高,土壤最大持水量 25时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1)新植蕉园严格选用无病种植材料,严禁从病区输入球茎、吸芽作种植材料。 (2)病区改种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开沟排水,增强植株抗病力。 平地重病蕉园有条件的可淹水休闲半年或与水稻轮作。 (4)隔离病区,挖除、烧毁或深埋病死株,病穴撤施石灰,防止病土和流水传入无病园。 (5)轻病株用含多菌灵 2有效成分的药液注射球茎,每株次 3 毫升、年注 2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