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醇同步测试内容摘要:
A. g B. g C. g D. 在 g和 g之间 解析: 选 A。 C2H5OH ~ 3H2O ~ 2C mol g18 gmol- 1= mol 生成的 CO、 CO2共 mol。 设 CO 物质的量为 x,据题意知: 28 gmol- 1x+ ( mol- x) 44 gmol- 1= g- g, x= mol, m(CO)= 28 gmol- 1 mol= g。 二、不定项选择题 7. 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 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常含有会使人中毒的 ( ) A. 乙醚 B. 乙二醇 C. 丙三醇 D. 甲醇 解析: 选 D。 甲醇有毒,少量使人失明,大量使人死亡。 8. 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 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 , 放置片刻 , 铜片质量减小的是 ( ) A. 硝酸 B. 无水乙醇 C. 石灰水 D. 盐酸 解析: 选 AD。 铜片灼热后生成氧化铜,硝酸、盐酸能使氧化铜溶解,铜片的质量减小。 乙醇可实现氧化铜到铜的转变: C2H5OH+ CuO―― →△ CH3CHO+ Cu+ H2O,铜片的质量不变。 石灰水不与氧化铜反应,铜片质量增加。 9. 可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 ( ) A. 无水硫酸铜 B. 生石灰 C. 金属钠 D. 胆矾 答案: A 10. (2020年常州高一五校联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 , 如变蓝则含水 B. 除去乙醇中的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 , 使其完全反应 C. 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浓 H2SO4吸水 , 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D. 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生石灰吸水 , 然后再加热蒸馏的方法 解析: 选 AD。 乙醇、水均能与金属钠反应,故 B 选项错误;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热,会发生化学反应,故 C 选项错误。 三、非选择题 11. 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杂质 (括号里的物质 ), 请从 (Ⅰ )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 , 从 (Ⅱ )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 , 将所选的答案填入相应的空 格内。 物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甲烷 (乙烯 ) 酒精 (水 ) (Ⅰ )检验的试剂 : A. 无水硫酸铜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盐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Ⅱ )除杂试剂 : a. 硫酸 b.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新制的生石灰 d. 溴水 解析: 检验甲烷中是否有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可用溴水,但除去甲烷中的乙烯只能用溴水。 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可用无水硫酸铜,除去酒 精中的水用新制的生石灰。苏教版化学必修2乙醇同步测试
相关推荐
L- 1 FeCl3 溶液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Fe、 Cu 混合物充分 反应。 下列叙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假 设 反应前后 溶液体积不变 ) A. 烧杯中有 Cu 无 Fe , 反应后溶液中 c( Fe2+ ) ≤ molL- 1 B. 烧杯中有 Fe 无 Cu , 反应后溶液中 c( Fe2+ ) = molL- 1 C. 烧杯中 Fe、 Cu 均无 , 反应后溶液中 c(
[归纳总结 ]铁和铜 在反应中充当 ___________剂。 铜在反应中一般转化为 ____价的化合物。 铁在反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金属铁在反应中一般得到
正确。 IIA 族的硫酸盐从 MgSO CaSO SrSO BaSO4,其溶解度逐渐减小,则 SrSO4也难溶, C 正确。 H2O、 H2S、 H2Se 稳定性依次减弱,都为无色气体。 10.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A2+、 bB+、 cC2— 、 dD2—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 B> D> C B.原子序数 d> c> b> a C.离子半径
H2,前者析出物质的质量大,所以 B正确。 13. 1905 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的方法 , 他因此获得了 1918 年度诺贝尔化 学奖。 哈伯法合成氨需要在 20— 50 MPa的高压和 500 ℃ 的高温下 , 用铁作催化剂 , 且氨转化率为 10%— 15%。 2020 年 6 月 27 日美国化学会刊报道 , 美国俄勒冈大学的化学家使用了一种名为
项: P 原子最外有 5个电子,与 5个氯原子形成共价键,最外层应有 10个电子; D项:两个 N原子均达到 8电子结构,但 N2为单质,不符合要求。 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冰变成水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C、乙醇溶于水 D、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10. B 解析: 冰变成水时分子没有改变,故 A不正确。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 H+和 Cl,共价键被破坏,故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