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1内容摘要:

1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段分析。 ( 2分) 答: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314题。 ( 4分) ①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②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 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 这样 ,美才会放射出 真正 . . 的光辉。 1画线句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2分 ) 答: 1 第 ② 段中 “ 真正 ” 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2分 ) 答: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题。 ( 14分)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 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 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 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 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 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 分辨 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 到今天, 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 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 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 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 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 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 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 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 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 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 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 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