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香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内容摘要:

2、易混淆。 洋香瓜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病斑浅褐至红褐色,沿叶脉分布。 三、坐果期:坐果后,果实上的病斑最初是小于 23 厘米的油渍状水浸点,随后病斑扩大成10 厘米或更大的边缘不规则的水浸状病斑,病斑不会深入到果肉,但严重时病斑会变褐、开裂,并在果实表面出现白色泡沫状分泌物,果实随之逐渐腐烂。 该病的病原细菌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和果皮上的皮孔侵入,时间大多在坐果后 1的幼果期,一旦果皮表面形成蜡粉,则将封闭大多数皮孔,能阻止细菌继续侵入。 但是,果实出现症状的高峰期在成熟前 2 周,而病原菌的侵入却在幼瓜期。 因此,应进行早期防治。 防治:一是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处理;二是育苗中,低温高湿是细菌性果实腐斑病的发病条件,应合理调控避免病害发生;三是苗床用药物消毒,可通过灌水加入过氧乙酸或双氧水,也可用铜制剂喷洒,但注意浓度要低,不然会抑制幼苗生长;四是出苗后及时查苗,拔除病苗;五是定植时先对棚内进行消毒,移栽时用高美施 30 毫升或蔬尔壮 50 毫升对水 30 斤进行浇穴或灌根;六是及时通风换气,调控棚内温湿度。 七是坐瓜后喷洒 1000 倍的铜高尚以保护果实。 铜制剂的使用浓度要低,以免抑制幼瓜生长发育,也可喷用 2000 倍的链霉素预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