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xx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库蓄水对其无影响,不影响水库正常运行。 库区内规模较大的滑坡有二处,分别为水库Ⅰ 滑坡、杏儿沟滑坡(群)。 1. Ⅰ 滑坡位于积石峡峡谷出口段右岸(积石峡 坝址下游Ⅰ 滑坡),地貌型态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圈椅状地形(图 331),后缘有一近似圆弧形的低洼地带,其上覆盖坡积黄土状砂壤土。 前缘堆积高程1790~ 1820m,后缘高程 2070m,滑坡剪出口最低高程 1770m。 南北向长约 500m,滑坡平均厚度 60m左右,最厚处达 80m,总方量约 1350m3。 主滑方向为 NE18176。 滑坡两侧为深切冲沟所限,东侧为关门上沟,西侧为右下沟,两沟汇合于滑体后壁。 按滑体物质成分的不同,结构形态特征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小区(图 33 332)。 Ⅰ区为滑动区,后期曾有过独立 于主滑体的再次活动;Ⅱ区为蠕变区,在滑坡形成过程中有过整体短距离运动,后期无活动迹象;Ⅲ区为蠕动区,以整体小位移的蠕动为特征。 该滑坡的滑床由白垩系 K11和 K12的砾岩、砂岩岩层组成,其产状为NW300~ 320176。 NE∠ 35176。 左右。 总体看,滑床具上陡下缓的特征,形态呈躺椅状,以顺层为主,大致可分为后缘拉裂面、中部滑移面、前缘切层(反翘)剪断面。 12 分析认为,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 在积石峡水电站泄洪水雾作用的条件下,滑坡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取决于水雾的强度,建议设计需留有一定的防护措施(详见《黄河积石峡水电站 初步设计报告 3.工程地质》)。 因该滑坡处于库尾地段, XX水库建成后水位抬高有限,不会改变其稳定状态,在不受积石峡泄洪水雾影响的条件下,对 XX 水库正常运行无影响。 (群),位于左岸杏儿沟沟口段左侧,沿沟分布长数Km,后缘为圈椅状陡坎,坎高数 m~十余 m,地表形态大致呈阶梯状,滑坡物质为松散堆积块碎石,局部有架空现象,其上冲沟发育,一般切深 3~ 5m,局部达十余 m。 该滑坡为一不同期次活动的老滑坡群,最新一次大规模活动于第四纪黄河Ⅲ级阶地形成以前,滑床为倾向杏儿沟的岩层,倾角 25~ 30176。 (图 333),且具上陡下缓的特征。 滑坡整体已处于稳定状态,仅赵木川后山坡一带在黄河Ⅲ级阶地形成以后有再次活动迹象(详见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因滑坡分布位置较高,水库蓄水后,虽有前缘地段地下水位抬高的变化,但不影响其整体稳定性。 水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水库渗漏 峡谷段两岸山体雄厚,库盘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下统河口群地层,透水性差,封闭条件良好。 川地段水库两岸阶地发育,库盘基岩为第三系上新统红层,岩性为粘土质泥岩、砂岩、砂砾岩,透水性差,向岸内岩面抬升。 黄河为区域最低排泄基准面 ,且无通向下游的大断裂,亦无低于库水位的邻谷及低地,整体封闭条件良好。 水库蓄水后,不存在向邻谷或沿断层带的永久渗漏问题。 固体径流 库区内有四条大冲沟,分别为:右岸的大东峡沟和干河滩沟,常年流水,水流较清,含砂量少;左岸的大板沟和杏儿沟,季节性流水,暴雨洪水会携带大量泥砂入库,尤其是杏儿沟。 杏儿沟沟底及两侧松散堆积物丰富,为区间固体迳流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水库塌岸、库岸坡脚松散堆积物、下坝址左坝肩红层及上游崩塌体亦是水库固体迳流的来源。 水库蓄水后 ,虽有岸坡再造、崩坡积物、洪积物等固体物质 随环境的变化而间歇入库 ,但其总量有限,不会影响水库正常运行。 13 库岸稳定 当正常蓄水位 1783m 高程时 ,库岸整体是稳定的,但水库临水岸坡多为第四系全新统( Q4)松散地层,岩性以冲洪积砂卵砾石为主。 水库蓄水后,岸内地下水位相应抬高,加之受水的浸泡和风浪作用,局部将产生库岸再造。 Ⅰ 滑坡堆积体分布位置高于库水位,水库蓄水不会引发库岸稳定问题。 杏儿沟滑坡 (群 )远离库水数百 m,水库蓄水亦不会产生库岸再造。 分析认为,库区产生坍岸的主要地段有:右岸的 XX— 干河滩沟口段、红泥湾一带及康家咀村台地前 缘局部;右岸的郭家村Ⅱ级阶地前缘部位等。 经图解法(图 334)计算预测坍岸宽度、方量见表 3— 3—2。 塌落物总方量约 m3,沿库岸分散撒开,对水库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水库淹(浸)没 1. 淹没 库区内无厂矿企业 ,但河道两岸耕地广泛分布,人口相对集中 ,并有跨河、顺河高压输电线路、 XX小水电及发电引水渠以及通向库区的简易公路等。 当正常蓄水位 1783m时,左岸张家沟至赵木川村一带,以杏儿沟为界:上游Ⅱ级阶地岸边狭长地带及突岸部位被淹;下游赵木川洪积扇农田及部分民房、跨河高压输电线路、简易 公路被淹及右岸大东峡沟口至康家咀Ⅱ级阶地前缘狭长地带、 XX小水电及发电引水渠、顺河高压输电线路将被淹。 预测坍岸宽度、坍岸量表 表 3— 3— 2 岸 别 塌 岸 地 段 预测坍岸宽度( m) 预测坍岸量 (万 m3) 备 注 水库左岸 郭家村段台地前缘 35 为冲洪积砂卵砾石 水库右岸 XX— 干河滩沟 11 为冲洪积砂卵砾石 红泥湾一带 为崩坡积碎石土 2. 浸没 ⑴ 浸没区地质概况 库区地形以槽谷形态为主,浸没多发生在两岸堆积 阶地及低洼洪积 14 2 扇地带,主要浸没区有下赵家、赵木川等。 松散堆积物呈二元结构,下部以冲、洪砂卵砾石为主,层厚 ~ ,砾、砂含量占 45~ 50%,局部夹有 ~ ,一般呈透镜体状分布。 上覆粉质粘土(局部为砂壤土),一般层厚 ~ ,粘粒含量较高。 上部 ~ ,是浸没影响的主要层位。 基岩为第三系红层,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面略向河床倾斜。 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性潜水。 地下水均埋藏于砂卵砾石层中,埋深 ~ ,其水位随季节性变化明显, 接受大气降水、农田灌溉水、后缘沟谷地下水等补给,排泄于黄河。 水质分析见表 3— 3— 2,其地下水类型为 HCO3 178。 CISO42- K++Na+178。 Ca2+、HCO3178。 SO42178。 CI- K++Na+178。 Ca2+、 HCO3- Ca2+178。 K++Na+、 HCO3- K++Na+型水等, PH值 ~ , 矿化度 ~。 ⑵ 浸没预测有关参数及标准 ① 按正常蓄水位 1783m作浸没评价。 ② 采用 6月份地 下水位为浸没计算的起始水位。 ③ 渗透系数:本工程确定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为 ,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为 35 m/d。 ④ 地下水临界深度:主要受土壤毛细水上升高度和植物根系深度两个基本因素控制。 库区浸没地段多属粉质粘土、壤土,试验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于 ,农作物根系深度在 ~ 之间,取 安全超高,参考黄河上游部分水电站水库浸没计算临界深度,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为。 ⑤ 预测计算公式选择:根据浸 没区地层结构及其边界条件,采用无渗入时非均质岩层隔水底板正坡倾斜的计算公式,即 y=2)(22 21 zILKKzH hh 式中符号意义见图 335。 ⑶ 浸没预测 当正常蓄水位 1783m 时,各浸没地段预测结果见表 3— 3— 3,预测剖面见图 3— 3— 6。 总浸没面积约。 综上所述,本水库库区内无厂矿企业;不存在永久性渗漏问题;固体迳流总量相对较小、库岸再造有限,对水库正常运行基本无影响;淹(浸)没范围较小,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水库Ⅰ 滑坡、杏 15 儿沟滑坡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水库蓄水后对其稳定条件影响不 大。 总体上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浸没地段浸没预测成果表 表 3— 3— 3 浸没区地名 岸别 距坝址里程( Km) 浸没平均宽度( m) 浸没区长度( m) 浸没高程( m) 浸没面积( Km2) 备注 下赵家 左 800 50 470 1783~ Km2 ( 92亩) 赵木川 坝前 80 475 1783~ 1786 康家咀 右 1783~ 1786 沿库岸狭长地 带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概述 ( 1)地形地貌 坝址区位于 XX 黄河大桥上游,下坝址轴线距黄河大桥河道距离320m,上、下坝址轴线河道距离 480m。 坝址区黄河呈舒缓的“ S”型展布,黄河以 NE18176。 方向流向上坝址,在两坝址间转为 NE70176。 流向下坝址,顺向流出。 平水期河水位 ~ ,水面宽 75~ 120m, 一般水深 ~ ,最大水深。 坝址区两岸地形呈不对称的“ U”型,除下坝址左岸外,两岸均为低洼台地。 右岸为干河滩沟及 XX沟与黄河汇合而成的洪冲积 I、Ⅱ、Ⅲ级阶地;Ⅰ级阶地台面高程 1779~ 1780m,宽 75~ 80m,高出河水面 8m;Ⅱ级阶地台面高程 1783m以上,高出河水面 11m,台面宽阔;Ⅱ、Ⅲ级阶地台面广泛分布民房及农田;后缘谷坡较陡处是大河沟和干河 滩沟的狭长分水岭,山顶高程 2075m。 左岸上坝址为一洪积扇,扇面高程 1777~ 1787m ,向后缘呈 %的坡比抬升,其上有通向杏儿沟乡的简易公路,外侧为农田,内侧为民宅;下坝址为岩质高陡岸坡,局部 近直立,高差达 220余 m。 两岸发育的较大冲沟有:左岸的杏儿沟,距上坝址坝轴线 400m。 16 右岸的干河滩沟及 XX沟,干河滩沟距上坝址坝轴线 850m左右, XX沟在下坝址下游,距下坝址坝轴线约 380m。 ( 2)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有第三系上新统临夏组红层、第四系冲积、洪积、冲洪积、坡积、崩积等松散堆积物。 分述如下: ①第三系上 新统临夏组( N2L) 坝址区基岩为第三系上新统临夏组红层,岩性为泥岩、砂岩、砂砾岩,呈互层状发育。 按岩性分述如下: 粘土质泥岩:紫红色、灰黄色,中厚层状构造,粘土质、泥质结构,单层厚 3~ 40cm,一般出露厚 2~ 4m不等,局部其间夹有砂岩、砂砾岩。 显紫红色者含粘粒较多,显灰黄色者含泥较多,干燥状态下质地较坚硬,透水性差或不透水,但遇水易软化、崩解。 与砂岩、砂砾岩的接触面常有红色粘土膜。 砂岩:紫红色 , 中厚层状构造,中粗粒结构,偶含小砾。 单层厚一般为 ~ ,局部厚 20~ 40cm,最厚达。 层底多砾石集中,一般砾径 2~ 3cm,底面大部分呈波浪状,起伏差约 ,泥钙质胶结,相对耐风化,整体强度较高。 一般出露厚度 2~ 3m。 砂砾岩:紫红色 , 中厚层~巨厚层状构造,中粗粒结构,以粗粒(砾石)为主,砾径一般 ~ 2cm,大者 5~ 6cm,砾石多呈次棱角状,含量占 30~ 40%,岩性为石英岩、花岗岩、变质砂岩等,泥钙质胶结,抗风化能力较差,遇水易破坏其结构,强度明显降低,层底有明显波痕。 一般出露厚度为 2~ 6m。 ②第四系( Q) 坝址区第四系地层均为全新统( Q4)松散堆积物,主要有: 冲洪积砂卵砾石( sgr)、砂壤土 (sl),主要分布在坝区右岸 I、Ⅱ级阶地。 据现有勘探资料表明, I级阶地上部为 ~ ,下部为砂卵砾石,其层厚 ~。 II级阶地台面开阔,上部为~ ,局部厚达 ,下部砂卵砾石层厚 ~。 冲积砂卵砾石( sgr):主要分在河床及河漫滩,据钻孔、物探资料显示,其层厚 ~ ,上坝址较薄而下坝址相对较厚。 洪积物( pl) :主要分布在赵木川村一带,为规模较大的洪积扇。 其表层为砂壤土,前缘层 ~ ,向岸里渐变增厚,局部厚达 6m 17 左右。 下伏砂卵砾石层厚 6~ ,且厚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 崩积物 (col):崩积碎块石土,结构松散,具架空现象,层厚数 m至数十 m不等。 物质组成大小悬殊,块石块径一般为 20~ 50cm,大者达,其上小冲沟发育,有多处落水洞。 坡积物( dl):主要分布在左岸赵木川后山坡及坡脚一带,为块碎石土,夹少量卵、砾石,整体结构松散,下游侧厚 2~ 3m,向上游渐变或突变增厚,赵木川 村中部后山坡一带,厚达数十 m。 (3)地质构造 坝址区位于官亭~临夏凹陷带西侧边缘。 左岸原渡口处(黄河大桥上游约 40m)有一微向岸里倾伏的舒缓背斜,其轴线产状为 NW335176。 、倾伏角为 14176。 ,下游翼倾向下游偏左岸,岩层走向为 NW325176。 ,倾 NE,倾角 10~ 14176。 ,上游翼倾向上游偏左岸,岩层走向为 NE22~ 27176。 、倾NW、倾角 14~ 18176。 ,平行轴向出现一系列张性断裂,如 F F F3及 L L3等。 根据坝址区地质测绘资料统计,断裂发育主要集中在下坝址左岸(坝区其它部位大范围覆盖),共发现断层 4 条 (表 3— 4— 1),可见延伸长度一般 30~ 40m,最大 150m左右。 裂隙按其产状划分为四组(表 3— 4— 2)。 第 2组为张性裂隙,多充填岩块、岩屑,未胶结,一般上宽下窄,局部闭合,发育间距 2~60m不等;第 4组为层面裂隙,多呈闭合状,发育。 其中第 2组裂隙基本顺坡向发育,高陡倾角,倾向岸外,为边坡稳定性主控结构面,与第 4组裂隙面的切割组合构成边坡不稳定块体。 (4)物理地质现象 坝址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浅表层岩体的风化卸荷及松动变形、陡岸崩塌和滑坡等。 ① 下坝址左 岸为岩质高陡边坡,高程 1820m以下,坡角 46~ 55176。 ,公路内侧近岸及高程 1820m以上地形近直立。 由于边坡高陡,加之风化作用的影响,岸坡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与层面及 NW320~ 350176。 组裂隙的不利组合,使岸坡岩体产生较多的不稳定块体,尤其在雨季,受降雨、重力作用等的综合影响,多见掉块、小规模崩塌现象。 坝轴线上游 200m处分布一大型崩塌体 (见照片 )。 后缘高程 1810~1841m 左右,高出河水面 68m,前缘(坡脚)高程 1778m,地表分布面积 m2,横向宽约 230m,推测厚度 15~ 20m,体积约 48 万 m3。 该 18 段边坡坡角 46~ 55176。 ,其上冲沟发育。 崩塌体由块石、碎石、土质组成,块石块径一般为 2m左右,大者 3~ 5m,局部肯架空现象。 崩塌体形成机制分析:岸坡受第 2 组裂隙切割,破坏了岸坡岩体结构,是边坡变形失稳的重要因素,加之坡脚粘土质泥岩的层面组合(第 3组裂隙)、遇水崩解、抗冲刷能力差的工程特性,长期受河水冲刷侧蚀的作用,形成反坡地形,其上部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产生较大规模的崩塌堆积。 ② 坝址区发育赵木川滑坡,位于赵木川村后山坡。 地貌形态呈“簸箕”状,地。黄河xx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015年1月——2015年10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资料 2015年1月重要时政资料一、国内部分: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22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踩踏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
褐黄色,可塑~硬塑状态,中等~中偏低压缩性,含铁锰结核,土性较好;该层在桥址区总体分布较连续,层厚 ~ ;地基容许承载力地基容许承载力 0 =200~ 260kPa,钻孔灌注桩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i =50~ 70kPa。 ( 5)中粗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局部混亚粘土;层厚 ~;地基容许承载力 0 =170~ 250kPa,钻孔灌注桩桩周土极限摩阻力 i
批后的设计施工图纸进行门窗框、门窗扇及玻璃加工。 零部件安装前检验其质量及型号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及业主招标文件的规定,不符合或不合格的禁用。 各构件的加工精度允许偏差严格按行业标准执行。 加工完毕的构件,按其 5%抽样检查,且每种不得少于 5 件;当其中一件不合格时,加倍抽检, 复检合格后方可验收。 成品、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人员的签章。 ( 2) 成品、半成品包装运输
卡,分二施工组织设计 24 片或四片拆离→吊运片模板 ,应自上而下、分层拆除。 拆除第一层时,用木锤或带橡皮垫锤向外轻击模板上口,使之松动,脱离柱混凝土。 依次拆下一层模板时,要轻击模边肋,切不可用撬棍硬撬。 拆掉的模板及配件用滑板滑到地面或用绳子绑扎吊下。 连接角模,使之松动。 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或在柱上口留一个松动穿墙螺栓,以防整片柱 模倾倒伤人。 、安全措施 (一)木工安全操作技术措施
3 装载 机司机 2 人 4 测量工 4 人 5 电工 1 人 质检员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人 综合 管理 部 经营 核算 部 物资 设备 部 安全 管理 部 施工 管理 部 黄果树大街牛山、马厂棚户区改造项目 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 16 页 6 水工 1 人 7 机修工 2 人 8 土方修边、修底工 24 人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序号 机具设备名称 规 格 单位 数量
主干道的中心为 90m。 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内走廊采用 ,底部层高采 ,其他层高 ,室内外高差。 工程简介 建筑场地 占地 9000 ㎡ , 东西宽 100m 南北长 90m 距城市主干道 90m 医院楼 建筑面积 3880 ㎡ 主要房间设置 按 90 房间标准考虑设计,总计 600 人次 /日左右。 ( 1)内科、外科、五官科、小儿科、妇产科、放射科、急诊分别为八 ~十一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