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黏虫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熟幼虫逐渐转移至粗皮缝隙处结茧化蛹越冬。 第二代、第三代幼虫孵化危害盛期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给防治带来较大困难。 各代幼虫均吐丝,连缀花和叶、叶和吊、叶和果,隐藏在其中为害,造成落花、落果、烂果。 三、防治方法除春季采取刮树皮灭蛹、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在枣园内放赤眼蜂、喷施 物杀虫剂等物理、生物措施外,关键要抓好化学防治。 在冬枣园内,第一代幼虫可结合绿盲蝽等害虫的防治,无需另加防治。 第二代的大部幼虫在防治红蜘蛛等害虫中也可得到控制,但由于第二、三代有世代重叠的特点,7 月下旬或 8 月上旬要喷药防治一遍。 特别关键的是第三代的发生和危害,要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连续喷药 23 遍,做到彻底防治,否则枣果将造成大量损失。 药剂选择有:沃得盈 1200 倍,奇功 1500 倍,抗虫速灭 1500 倍,甲高或甲功(甲氨基阿维菌素苯加酸盐高氯或功夫)1500 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