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xx-20xx学年高二地理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内容摘要:

B. 交通运输便利 C. 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24.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A.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新华社消息 ,我国平均每年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 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 ,而目前只剩下 83 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 ,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 ,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 155m)已是一片荒漠。 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 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阅读上述文字 ,完成第 25— 27题。 25.使 “ 八百里洞庭湖 ” 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 围湖造田 ② 水土流失严重 ③ 蒸发和下渗 ④ 引水灌溉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② ④ D. ① ④ 26.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 “ 水灾频发 ” 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27.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 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年降水量减少 ,蒸发、下渗量增大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 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28~ 29 题。 28.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稠密 B.气候高温少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9.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减少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30.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二、综合题( 40分) ,完成下列要 求:( 13分) ( 1)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 为主的景观特色。 ( 2分) ( 2) 图中 ① 地区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2分) A. 人口增长迅速 B.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 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 水资源污染严重 ( 3) 图中 ② 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 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