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证当地在汉代( ) 40.“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 …… 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 ……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 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 ) 41. 在中国古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但是,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没收豪富田产,强制豪富迁徙的事情。 这说明中国古代 42. 《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 “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的 “公 田 ”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44. “康熙初年,闽、浙、粤三省沿海郡县,迁民内居,筑界墙、严海禁,洋舶自此不得入。 ”这是因为康熙帝认为 ① 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② 倭寇会掠夺沿海地区 ③东南沿海的抗清力量会危及统治 ④ 可防范英国猖獗的鸦片走私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45.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唐宋两朝对商品交易的征税一直非常少。 唐高祖李渊把一切山泽税、盐税统统废罢,之前由国家专营的盐、铁、酒等产业全数放纵民众自主经营;宋朝征收过税和住税两种,税率分别为 2%和 3%。 这些措施 人的贸易精神 46. 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 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 这反映了当时 47. 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 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② “相地而衰征 ” ③ “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 ) ” ④ “初税亩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8. 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 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 445 所,其中山西会馆有 50 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 49. 唐宋时期官营手工业中,匠人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变化反映了 ( ) ① 商品经济发展 ② 私营手工业发展 ③ 生产关系进步 ④ 小农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50.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 ,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 职 业 结 构 最 可 能 出 现 在 何 时 何 地 52. 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 事反映了宗教冲突。 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53.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 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匠户 ”制度 54. 清代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这首诗中提到的政策分析错误的是 这一政策是错误的 55. 康熙中期,两淮 “无尺寸之荒芜 ”,云南、贵州、广西、四川 “山谷崎岖之地, …… 尽皆耕种矣。 ”这种局面的影响不包括( ) 56. 《诗经 大田》: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 ……” 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 ( ) ,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58. 关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正确的是 59. 下列各项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 的正确顺序是: ① 票号 ② 交子 ③ 柜坊和飞钱 ④ 五铢钱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60.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 “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 中国古代政府的 „干预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