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茄子的黄萎病内容摘要:

2、多由植株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 发病株矮小,株形不舒展、果小,长形果有时弯曲。 纵切根茎部可见到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二、发生规律茄子的黄萎病是由丽花轮支孢真菌浸染引起。 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 土壤中病菌可存活 68 年,病菌通过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借风、雨、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 病菌发病最适温度为 1924,菌丝、菌核在 60时 10 分钟后致死。 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侵入;从定植至开花期,日均温低于 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且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 3、重。 三、前用 30菌无菌乳油 1000 倍浸种 56 苗移栽时用 50病害绝可湿粉 2500 倍液浸苗,若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前用 50病害绝可湿粉 2500 倍液均匀喷雾。 病初期施药防治,连续 3 次,可选用 50病害绝可湿粉 2000倍液、30菌无菌乳油 2000 倍液、10杀菌优水剂 1500 倍液交替使用。 病初期直到采果结束前,要连续喷药防治,每次间隔 7 天。 施药用 5病害绝可湿粉 1500 倍液、10杀菌优水剂 1000 倍液、12的绿菌灵油 1200 倍液等喷雾。 防治黄萎病时结合喷药要注意叶面追肥,每喷雾器桶药液中加入 30 克磷酸二氢钾和 50 克尿素,可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改善茄子的品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