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报道了一则故事: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 “望门寡 ”。 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 她说: “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以下表述最符合上述报道主题的是 时尚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结合材料可知,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 20 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这与当时社会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的时代主题相关,这也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C 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政治无比黑暗落后, A项错误; “青年学生追求思想前卫开放 ”,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B 项错误; “婚姻自主成为社会时尚 ”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D 项错误。 故答案选 C。 13. 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 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与亚里士多德思想一致的是 ,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物无贵贱 ,达则兼济天下 【答案】 D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知 ,亚里士多德认为 ,只有有道德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与 D 项相符 ,故选 D。 A项主张法治 ,B 项强调人的志向 ,C 项是道家思想 ,三者皆与材料信息不符。 14. 中国俗语说: “远亲不如近邻 ”,强调的是邻里互助。 邻里互助特别符合儒家传统道德中的 【答案 】 B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 “邻里互助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儒家思想中强调的 “义 ”思想符合, B项正确。 “忠 ”强调臣对君的忠诚,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礼 ”强调等级秩序和规范,C 项与此无关,排除。 “信 ”指诚信, D 项与此无关,排除。 15. 20 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 1904 年、 1912 年、 1936 年和 1956 年。 颁布于 1936 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 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C.“特别说明其 (指中国 )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事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关键信息为 “1936 年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情感, C项正确。 A项出现在 “1904 年 ”, B项出 现在 “1956年 ”, D项出现在 “1912年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二、综合题:共 3 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加深对中国工商业发展史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 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 (上海 )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 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 摘 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在中国和西方道路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并不容易,但是对外开放带来了中西的杂交优势和思想的复兴,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重新塑造中国。 —— (美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材料一中 “中国传统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 ”是指什么政策。 简要分析从汉到清中国传统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及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主动融入世界经济的角度概述对外开放是如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塑造中国 ”的。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