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棚番茄病害防治内容摘要:
2、定植时以 50%多菌灵浇根。 若大苗发病,可用 50%多菌灵 500750倍液喷雾,7 天 1 次,23 次即可见效。 (3)番茄早疫病。 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中央呈现暗色同心轮纹,边缘黄绿色或黄色的晕圆。 病叶干枯脱落。 茎上病斑多在分叉处,轮纹不清晰。 防治方法同番茄斑枯病。 (4)枯萎病。 真菌病害,症状表现为侧枝发病,叶片发黄,渐变褐色枯死。 病叶仍在枝上,严重地全枯死。 天气潮湿时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 为了减少枯萎病产生,必须施用经过腐熟的厩肥。 定植时用 50%多菌灵500750 倍液浇根。 若定植后大苗染病,可用 50%多菌灵或者苯莱特 500750倍液浅灌病株根部或喷雾,710 天喷 1 次,用药 23 次。 (5)番茄病毒病。 传毒媒介是蚜虫。 因此,3 月底至 4 月上旬用 40%乐果 1000倍液喷于植株上,可杀灭蚜虫并可防治蕨叶病。 专利查询。春大棚番茄病害防治
相关推荐
遂为草所没 ”和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这两联;第二问,所谓的 “深意 ”就是作者借松来抒发自身的感慨,结合松的特点,矮小易为草所没,脆弱易被摧残,联系作者 “自荐 ”的目的,可知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9.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表面句句写松,但联系作者 “自荐 ”的目的,可知是借松表达自己的志向,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题时先明确手法,然后抓住诗句中关键词
我们 ①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创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有利于发挥整体最大效益 ③必须重视 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④各部分力量协调配合,整体效果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工业 ,工业 ,“工业 ”则描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从工业
2、枝条的着生位置,粗度,在不同的方向,间隔接 23 芽为宜。 接芽宜选中、长果枝上的混合芽,因这种芽成活率高,抗性强。 一般 48 年生树嫁接 30 个接芽,8 年生以上接 50 个芽为宜。 接时应特别注意接芽位置,斜生枝、水平枝在其左右两侧芽接;直立枝接芽应放在外侧;下垂枝接芽应在内侧。 方法可采用“丁”字形芽,长方形芽接,或双刀接。 3、接后管理:接后 23 周进行成活检查,未接活者
,读出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F.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1)为验证小球在沿轨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 A.轨道的半径 R B.小球的质量 m C.每次小球释放点离地面的高度 h D.每次小球在轨道上运动的时间 t (2)根据实验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 F= ____; (3)写出一条提高实验精确度的建议传感器
D. 5 【考点】 数列递推式. 【分析】 a1= , a2= , anan+2=1,可得: a4n﹣ 3= , a4n﹣ 1=2, a4n﹣ 2= , a4n=3.即可得出. 【解答】 解: ∵ a1= , a2= , anan+2=1, ∴ a3=2, a5= , …,可得: a4n﹣ 3= , a4n﹣ 1=2. 同理可得: a4n﹣ 2= , a4n=3. ∴
正确 的是 (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各重复 200 次实验后, Dd 和 Ab 组合的概率相等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5 题 50 分 ) 26.( 10 分,除标注每空 1 分)如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