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评述材料中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的观点。 (就材料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史论结合,层次清晰,表述清楚) 33.阅读下列材料 (18分 ) 材料 一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换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苏州风俗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4分)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 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 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 1894 50多 500多 1895— 1900 100 4500 750 190l一 1911 300 5600 31 510 191一 1919 600 13000 75 1625 ( 2)读材料二,分析 1895—— 1900年和 1912年 —— 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9分) 材料三: 1952年、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 % 合作社经济 % % 公私合营经济 % %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20年 交通通讯 批发零售 金融保险 房地产 社会服务 13. 55 政府服务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 0% 个体经济 % % ( 3)读材料三,分析 1952 年到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 5分) 参考答案 1. C 【解析】 试题解析: 《时务报》、《国闻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纸,用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项排除。 《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 1905 年创刊于东京, A项排除。 三种报纸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C项正确。 三种报纸对封建主义的批判都不彻底, D项排除。 故选C。 2. B 【解析】 试题解析: “ 双百 ” 方针是指在艺术问题上 “ 百花齐放 ” ,在学术问题上 “ 百家争鸣 ” ,该方针是在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中共 “ 八大 ” 的召开时间也是 1956年,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时期,故选 B。 3. D 【解析】 试题解析: 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罗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有益的东西, ②④ 符合题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解决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则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①③ 不符合题意,所有带 ①③ 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BC三项均排除。 只有 ②④ 正确,故选 D。 4. A 【解析】 试题解析: 北美自由贸易区主要有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又有墨西哥这一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是“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A 项符合题意,正确。 欧洲联盟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其合作领域涉及到了政治、军事等方面,且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B项排除。 东南亚国家联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盟, C项排除。 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经济组织, D项排除。 故选A。 5. D 【解析】 试题解析: 材料是对福利国家的描述,安全网指福利 制度。 它的实施,增加了政府开支,②不符合史实,所有带②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BC三项排除。 ①③④的评价符合福利制度的实际,都正确,故选 D。 6. D 【解析】 试题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后期则主要起消极作用,①符合题意,正确。 苏俄新经济政策自始至终起积极作用,②不符合题意,错误,所有带②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BC三项均排除。 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 20世纪 30年代起了一定作用,但二战后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③符合题意,正确。 自由放任政策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起积极作用,但后来成为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的重要因素,④符合题意,正确。 只有①③④正确,故选 D。 7. C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说法错误,排除。 B项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排除。 19 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快速扩展,大量工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C项正确。 D 项出现在第二次 工业革命时期,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无直接关系,排除。 故选 C。 8. A 【解析】 试题解析: 16 世纪,英国的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是交换的经济,需要货币,故①的表述正确。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和人性,需要金钱享乐,而且越多越好,故②③是正确的。 ④错误,社会上并不是人人“都喜爱金钱”; 另外,“喜爱金钱”的观念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非古已有之。 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 A。 9. B 【解析】 试题解析: 此题可用排除法。 工业革命后,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①说法不符合史实,所有带①的选项都不正确,即 ACD三项均排除。 故选 B。 10. D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权巩固的相关知识。 “严重”、“困难”、“农民”、“地区”、“解放”等词汇都在 1952年之前出现的频率高, A项排除。 “敌人”、“解放军”、“中国人民”、“美国”、“解放”等词汇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美蒋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B项排除。 “改造”、“经济建设”是在 1952 年之后, C 项排除。 “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祖国”等词汇在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抗美援朝是 19501953年,符合题意,故选 D。 11. C 【解析】 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文字“百货公司”、“轻工业部”、“人民银行”等可知①③的理解是正确。湖北省襄阳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