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xx-20xx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D.《民报》 【考点】 新文化运动.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 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故选 A. 8. “ 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 ‘ 主将 ’ ,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为第一任党的中央局书记. ” 这里的 “ 他 ” 是指:( )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考点】 新文化运动;中共一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青年》的创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 1921年 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故选 D. 9.周恩来曾说: “ 中国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 与第一个 “ 天安门 ” 相关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新中国成立 【考点】 五四运动.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解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故选 B. 10.国民政府北伐时期,在湖南湖北战场上,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基本上消灭了哪一军阀的主力部队。 (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袁世凯 【考点】 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 国共合作后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 1926 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革命军在湖北击溃了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屡战屡捷,为第四军赢得了 “ 铁军 ” 的称号. 故选 A. 11. 2020年 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这样一首词: “ 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 ” 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 国共产党诞生 C.黄埔军校创建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考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答】 材料中 “ 南湖八十九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温卷映河山. ” 描写的是中共一大秘密转移到南湖上召开时的场景,所以答案选 B, A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故选 B. 12.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健词: 1927 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考点】 八一南昌起义. 【分析】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及其历 史意义. 【解答】 1927 年 8 月 1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进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因此,南昌被誉为 “ 军旗升起的地方 ” .这些史实与题中的关键词相吻合. 故选 C. 13.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 歌词中 “ 那个悲惨的时候 ” 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八一三事变 【考点】 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 依据题干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 ,这是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 “ 九一八事变 ”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故选 A. 14. “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 此材料反映的信息是( ) A.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B.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 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考点】 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 【解答】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故选 C. 15.著名戏剧家田汉在 1938年中国军队取得某战役重大胜利后,写下了这样的祝捷歌词:“ 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 ” 这一战役是( ) A.贺胜桥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考点】 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和作战区域. 【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时间: 1938 年和地点:南部山东可知这一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1938 年春,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故选 C. 16.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三大 C.中共 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考点】 中共七大. 【分析】 本题考查中共七大. 【解答】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故选 C. 17.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 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 1947年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 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考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分析】 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解答】 A. 1946年 6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