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白水20xx-20xx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B、单质分子有的存在化学键,有的不含化学键; C、氯化铝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解: A、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所以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故 A 错误; B、单质分子中有的含有化学键,如 H2,有的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 B错误; C、氯化铝是由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所以含活泼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故 C正确;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 NH4Cl,故 D错误; 故选 C. 7. B 【解析】 试题分析: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 A.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 A错误; B. KOH中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 O﹣ 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 B正确; C.水分子中 O﹣ H之 间存在共价键,故 C错误; D. HF分子中 H﹣ F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 D错误; 故选 B. 8. D 【解析】 试题分析: A. HCl为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 B. 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 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 F原子得到; C. NaBr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D. CaS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解: A. HCl 为共价化合物,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 A错误; B. MgF2属于离子化合物, Mg最外层两个电子被两个 F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 B错误; C. NaBr属于离子化合物, Na 原子最外层电子被 Br原子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 C错误; D. CaS 为离子化合物, Ca 失去电子被 S 得到,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 D正确. 故选 D. 9. A 【解析】 试题分析: A.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B.氧原子原子核电荷数为 8,没有得失电子,核外电子为 8; C. NaCl为离子化合物,书写氯离子时注意用中括号;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解: A.原子核内有 10个中子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 18,其质子数为 8,该氧原子可以表示为:818O,故 A正确; B.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8,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8,其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 B错误; C. 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 C错误; D.质量数为 37的氯原子: ,故 D错误; 故选 A.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 A.金属性 Al< Mg< Na,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 Al( OH) 3< Mg( OH) 2< NaOH,故 A错误; B.非金属性 P< Cl< F,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稳定性 HF> HCl> PH3,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F< O<S,故 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酸性:HNO3> H2CO3> HClO,故 D错误, 故选 B. 11. D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的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8,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确定最高正价,进而求得最低负价,得出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解:元素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3XO4,所以 X的最高正价是 +5价,所以最低负价为﹣ 3价, 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XH3. 故选: D. 12. D 【解析】 试题分析: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B.氯化镁中只存在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化学键;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解: A.离子化合物中 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故 A错误; B.氯化镁中只存在镁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化学键,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故 B 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如 KOH等,故 C错误;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11号元素是 Na元素、 9号元素是 F元素,二者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如 D正确; 故选 D. 13. B 【解析】 试题分析: 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A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是 H 元素, E 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 E 是 Na 元素.根据 B、 C、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 B和 C位于第二周期, D位于第三周期,设 B的原子序数是 a,则 C的原子序数是a+ D的原子序数是 a+9, A、 B、 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1+a+a+1=a+9,则 a=7,所以 B是 N元素、 C是 O元素、 D是 S元素,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分析解答. 解: A、 B、 C、 D、 E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A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 A是 H 元素, E是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则 E是 Na元素.根据 B、 C、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B和 C位于第二周期, D位于第三周期,设 B的原子序数是 a,则 C的原子序数是 a+ D的原子序数是 a+9, A、 B、 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D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 1+a+a+1=a+9,则 a=7,所以 B是 N元素、 C是 O元素、 D是 S元素.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的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B、 C、 E简单离子分别为 N3﹣ 、 O2﹣ 、 Na+,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 B> C> E,故 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C的非金属性大于 D,所以 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 D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故 B错误; C.由 A、 B、 C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 NH4NO3中,阴、阳离子分别是 NO3﹣ 、 NH4+,所以其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 1,故 C正确; D.氢元素氧化物有水、过氧化氢, S 元素氧化物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故 D正确. 故选: B.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判断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以及在周期表中的大体位置,再根据 元素周期律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因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质子数 a、 b、 c、 d的大小关系应为 a> b> d> c,且 Y、 Z在上一周期, Y在 Z的左边, Y的非金属性小于 Z; W、 X在下一周期, X在 W的左边,X的金属性大于 W. A、质子数 d> c,故 A错误; B、离子的还原性: Y2﹣ > Z﹣ ,故 B正确; C、氢化物稳定性应为 HZ> H2Y,故 C错误; D、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应为 X> W,故 D错误; 故选 B. 15. C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 的氧化性,据此判断. 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活泼,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① 反应 2HClO4+Br2( g) =2HBrO4+Cl2得出还原性顺序是: Br2> Cl2; ②2NaBr+Cl 2=2KCl+Br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 Cl2> Br2; ③2KI+Cl 2=2KCl+I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 Cl2> I2; ④2KI+Br 2=2KBr+I2得出氧化性顺序是: Br2> I2; 根据反应 ②③④ 即可得出氧化性顺序是: Cl2> Br2> I2,即卤素的非金属性活泼顺序是 Cl>。湖北省枣阳市白水20xx-20xx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分析推理的能力。 第 1小 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 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关键词 “任一条贝壳堤” 和“形成过程中”。 第 2小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 第 3小 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
/L) O O. 40 平均株高 (cm) 16 20 38 51 42 24 参考答案 1. 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生态系统中 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 4 是大气中的 CO2库、 1 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 3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 2为消费者。 1 生产者、 2 消费者和 3
( 3) 玩具汽车通过 A点时的加速度 aA的大小。 参考答案 1. ABC 【解析】 试题分析: 平抛运动 的加速度不变,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 A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 . 所以加速度保持不变,属于匀变速运动,故 B正确;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为 g,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 C正确; 匀速圆周运动 加速度不断变化,属于变速曲线运动,选项 D错误;故选 ABC.
2、所越冬。 成虫交配 23 天后产卵,卵期 48 天。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先吃去卵壳,然后取食叶片;初龄幼虫在叶背啃食叶肉,残留表皮;幼虫 3 龄以后吃叶成孔洞或缺刻,为害严重时只残留叶柄和叶脉。 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在菜叶上化蛹。 成虫晚上栖息在生长茂密的植物上,清晨露水干后出现在开花植物上吸食花蜜和产卵。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消灭菜地残株败叶上的虫口,以减少虫源。 在卵盛孵期后 57 天
g4Am ,上表面光滑,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 B置于 A的最右端, B的质量 kg2Bm。 现对 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 10N, A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左端固定的挡板 B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 B 粘合在一起,共同在 F 的作用下继续运动,碰撞后经时间 t= ,二者的速度达到 s/m21 v。 求 ( 1) A开始运动时加速度
分析】 ( 1)小球从 O运动到 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开,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此时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断减小; ( 2)小球的形变情况不同,有压缩和 拉伸两种情况,所以其弹力的方向也不同; ( 3)小球运动到 O时,水平方向不受力,速度达到最大; ( 4)小球运动到 B点时,弹簧被拉伸的程度最大,所以有更大的弹力. 【解答】 解: A、小球从 O运动到 B的过程中,弹簧被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