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同步练习内容摘要:
有些物质溶解时会吸热,例:。 影响固体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的高低、颗粒的大小 、是否搅拌、溶质溶剂的量。 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生成的变化。 物质状态、形态的变化、物质的溶解等。 化学变化: 生成的变化。 铁生锈、腐烂、燃烧、石灰水变浑等。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同时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 理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吸水性、密度……。 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这种性质 才表现出来。 性质和变化的区: ( 1)性质是物质本身具有的,跟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变化无关,描述时往往有: 是、能、可以、易等词。 ( 2)变化是一个 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 注意:判断性质要从它对应的变化着手。 (三)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和碱性是物质的两种性质。 具有 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具有 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强酸(浓硫酸、硝酸)和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一样都有 性。 酸性物质:酸( 、 、 、 、 ),其他酸性物质 、 、 、 、 、 、 )。 碱性物质: 碱有 烧碱( )、熟石灰( )、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其他碱性物质 常见有 小苏打、纯碱、各种。 浓硫酸的腐蚀性可以使白纸 ;某些碱性有一定的 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 1)判断物质 酸碱性 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 酸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 碱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 ( 2)物质酸碱性强弱程度称酸碱度,测定酸碱性强弱的最简便方 法是使用。 ( 3)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用 表示,它的范围为。 PH 大于 7 呈 , PH小于 7呈 , PH等于 7呈 ,酸性越强 ,碱性越强。 PH=0, 最强; PH=14, 最强。 ( 4)酒精、水、食盐水、蔗糖水为中性物质。 洗涤剂、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具碱性。 醋、果酱、汽水、可乐、水果等具酸性。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用洁净的 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 上,将试纸显 示的颜色与 对照,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溶液的。浙教版科学七上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同步练习
相关推荐
白是由 574 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含四条多肽链,那么在形成过程中, 失去 的水分子数 为 ( ) A. 570 B. 571 C. 572 D. 573 答案: A 利用公式:氨基酸数 =肽链数 +肽键数( =失去的水分子数),574=4+失去的水分子数,可求出失去的水分子数为 570。 .人体免疫球蛋白中, IgG 由 4 条肽链构成,共有 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 子
图所示情况,他应 调节;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 图中所示情况,他应。 题练 10 在实验中先调节好天平,然后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 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金属块 的质量是 克。 部因素的变化,物质的本质(本身)并未发生改变。 求索空间 题型点评 本题通过天平指针的指示偏向来解决实际的称量问题。 阅题笔记 天平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系 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也会加强。 由此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互相 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 、 、 三个部分。 组织,能 的输导组织,能 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 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 等。 三、科学探究题(除个别标记外,每空 1 分,共计 33分)。 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 ( 1)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较暗时,应选择。 ① 大光圈 ② 平面镜 ③ 小光圈 ④
„„„„„„„( ) A、 A→ B→ C→ D→ E→ F→ G→ H→ A B、 E→ A→ G→ B→ F→ C→ H→ D→ E C、 F→ A→ G→ B→ F→ C→ H→ D→ F D、 E→ D→ H→ C→ F→ B→ G→ A→ E 23.夏季的夜晚,北斗七星斗 柄所朝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4.发生月食时,日、地
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 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 5.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 _____________. 6.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