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果脯的加工方法内容摘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杏果脯的加工方法(l)主要原料(以生产 100 斤成品计)杏 350,砂糖 60。 (2)选料及预加工,生产杏脯所用的果实颜色应呈金黄色,果实易离核、肉质细腻、富有韧性、耐贮性,成熟后不变绵软、无病虫害的完整无伤果实。 生产中一般以铁叭达、山黄杏较为理想。 果实采摘后沿合线磕开、去核洗净。 但生产青梅的青杏应用 15的食盐水浸渍 3 天后、使果肉与核分离,用板将果核压出,切开,用清水漂去盐分及治物待用。 (3)熏硫处理,经上述处理后的果实要进行熏硫处理,具体方法和用量同苹果熏硫处理。 (4)煮制与浸渍,经上述处理后的果实要进行煮制与浸渍。 因为杏中含水量较高,细胞组织比较致密 2、,因此应采取多次煮制与浸渍。 杏脯煮制最好用铜锅,也可以用不锈钢锅。 第一次煮制用35糖液(连续生产时也可以使用第二次煮制时的剩糖液)。 因为杏中含有机酸较多,所以不必另加柠檬酸转化蔗糖,煮制时间约为十多分钟,但应注意煮制过程中应不断轻轻翻动,以确保受热均匀。 待果实表面稍呈膨胀并出现小气泡时倒入缸内浸渍,浸渍时间一般为 时,糖液应浸没果实。 第二次煮制的糖液含糖量应为 50%(可加糖调制或用第三次煮制的剩糖液)。 煮制时间一般为 2钟。 煮后捞出,沥干糖液放在竹屉上晾晒。 凉晒过程中加速水分蒸发,应使果实凹面向上,水分蒸发量约为原重的 l/3。 第三次煮制的糖液浓度为 56,煮制时间 15钟。 在煮制过程中随水分不断蒸发糖液浓度不断提高。 当食糖量达 70以上时将果实捞出,沥干糖液,均匀放在竹屉上晾晒成烘干。 待干燥至不粘手、果实尚存韧性时即为成品。 专利查询。杏果脯的加工方法
相关推荐
① C.⑤④③②① D. ⑤④③ ② 答案: D 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 水生生物,并且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都是
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 .氨气 .沼气等 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洋 .氨气 .甲烷等无氧气 年 9 月,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 —— 结晶牛胰岛素。 结晶牛胰 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的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
Y 性染色体 D. 22 条常染色体 +Y(或 X)性染色体 17.一个男子把 X 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 ( ) A. 0 B. 12. 5% C. 25% D. 50% ,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的是 ( ) ,而同种车前草在田边生长得却很肥大 ,生出粉花紫茉莉 ,生出了五花鱼 (既有透明部分,也有不透明部分 )的后代 A 型,母亲为 B 型,却生下了血型为 O 型的子女
猕猴 B 长臂猿 C 恒河猿 D 大叶猴 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历程中,最关键的是( ) A 制造 工具 B 使用火 C 产生了语言 D 在森林古猿进化到成人的过程中 ,下列属于人类的主要标志的是( ) A 能够直立行走 B 学会使用并制造工具 C 双手和大脑越来越灵巧 D 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 树草原,这对那里的森林古猿会产生的影响是( ) A
、空气 细菌 蛇 绿色植物 蝉 黄雀 水、无机盐 螳螂 ( 3)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次级消费者是 ,最高级的消费者是。 (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其主要作用是。 B卷 姓名 班 得分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 1.下列正确表达了食物链的 是( ) A.种子→麻雀→鹰 B.麻雀→鹰→种子 C.鹰→麻雀→种子 D.鹰→种子→麻雀 2.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
解作用 D.植物的光合作用 9.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 A. 生产者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在这条 食物链中物质 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 →乙→丙→丁 →丁→甲→乙 →丁→乙→甲 →丙→乙→甲 →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 10克,则最 少需消耗蝗虫( ) A. 25克 B. 50克 C. 100克 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