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xx年高考数学三模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 2,将条件代入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知: a8( a4+2a6+a8) =a8a4+2a8a6+a82, ∵ a6+a8=4, ∴ a8a4+2a8a6+a82=( a6+a8) 2=16. 故选 D. 9.若实数 a、 b、 c> 0,且( a+c) •( a+b) =6﹣ 2 ,则 2a+b+c的 最小值为( ) A. ﹣ 1 B. +1 C. 2 +2 D. 2 ﹣ 2 【考点】 7F:基本不等式. 【分析】根据题意,将 2a+b+c 变形可得 2a+b+c=( a+c) +( a+b),由基本不等式分析可得2a+b+c=( a+c) +( a+b) ≥ 2 =2 ,计算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 2a+b+c=( a+c) +( a+b), 又由 a、 b、 c> 0,则( a+c) > 0,( a+b) > 0, 则 2a+b+c=( a+c) +( a+b) ≥ 2 =2 =2( ﹣ 1) =2 ﹣ 2, 即 2a+b+c的最小值为 2 ﹣ 2, 故选: D. 10.椭圆 + =1的左焦点为 F,直线 x=a与椭圆相交于点 M、 N,当 △ FMN的周长最大时,△ FMN的面积是( ) A. B. C. D. 【考点】 K4: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设右焦点为 F′ ,连接 MF′ , NF′ ,由于 |MF′ |+|NF′ |≥ |MN|,可得当直线 x=a过右焦点时, △ FMN的周长最大. c= =1.把 c=1代入椭圆标准方程可得: =1,解得 y,即可得出此时 △ FMN的面积 S. 【解答】解:设右焦点为 F′ ,连接 MF′ , NF′ , ∵ |MF′ |+|NF′ |≥ |MN|, ∴ 当直线 x=a过右焦点时 , △ FMN的周长最大.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 △ FMN的周长的最大值 =4a=4 . c= =1. 把 c=1代入椭圆标准方程可得: =1,解得 y=177。 . ∴ 此时 △ FMN的面积 S= = . 故选: C. 11.四面体 A﹣ BCD中, AB=CD=10, AC=BD=2 , AD=BC=2 ,则四面体 A﹣ BCD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A. 50π B. 100π C. 200π D. 300π 【考点】 LE:棱柱、棱锥、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分析】由题意可采用割补法,考虑到四面体 ABCD的四个面为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可在 其每个面补上一个以 10, 2 , 2 为三边的三角形作为底面,且以分别为 x, y, z,长、两两垂直的侧棱的三棱锥,从而可得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x, y, z的长方体,由此能求出球的半径,进而求出球的表面积. 【解答】解:由题意可采用割补法,考虑到四面体 ABCD的四个面为全等的三角形, 所以可在其每个面补上一个以 10, 2 , 2 为三边的三角形作为底面, 且以分别为 x, y, z,长、两两垂直的侧棱的三棱锥, 从而可得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 x, y, z的长方体, 并且 x2+y2=100, x2+z2=136, y2+z2=164, 设球半径为 R,则有( 2R) 2=x2+y2+z2=200, ∴ 4R2=200, ∴ 球的表面积为 S=4πR 2=200π . 故选 C. 12.已知函数 f( x) = ,且 f=( ) A.﹣ 2020 B.﹣ 2020 C.﹣ 2020 D.﹣ 2017 【考点】 3T:函数的值. 【分析】推导出函数 f( x) =1+ + ,令 h( x)= ,则 h( x)是奇函数,由此能求出结果. 【解答】解: ∵ 函数 f( x) = , =1+ + =1+ + , 令 h( x) = , 则 h(﹣ x) =﹣ + =﹣ h( x), 即 h( x)是奇函数, ∵ f=2020, ∴ h=1+h(﹣ 2017) =1﹣ h 13.设变量 x, y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z=x+2y的最小值为 4 . 【考点】 7C: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 【解答】解: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 联立 ,解得 A( 2, 1), 化目标函数 z=x+2y为 y=﹣ , 由图可知,当直线 y=﹣ 过点 A时,直线在 y轴上的截距最小, z有最小值为 4. 故答案为: 4. 14.已知向量 , ,若向量 , 的夹角为 30176。 ,则实数 m= . 【考点】 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分析】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求得 m的值. 【解答】解: ∵ , ,向量 , 的夹角为 30176。 , ∴ = m+3= •2•cos30176。 ,求得 , 故答案为: . 15.在 △ ABC中,内角 A, B, C所对的边分别是 a, b, c,已知 b= a, A=2B,则 cosA= . 【考点】 HP:正弦定理. 【分析】由已知及正弦定理,二倍角的正弦函数公式化简可得 cosB= ,进而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 公式即可计算得解. 【解答】解: ∵ A=2B, ∴ sinA=sin2B=2sinBcosB, ∵ b= a, ∴ 由正弦定理可得: = = =2cosB, ∴ cosB= , ∴ cosA=cos2B=2cos2B﹣ 1= . 故答案为: . 16.在 △ ABC中, ∠ A= , O为平面内一点.且 | |, M为劣弧 上一动点,且 .则 p+q的取值范围为 . 【考点】 9H: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设外接圆的半径为 r,对 =p +q 两边平方,建立 p、 q的解析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p+q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如。河南省郑州市20xx年高考数学三模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势能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80J F 前的瞬间,力 F 的功率是 32 mgvsinθ F 前的运动过程中,物 体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增加,撤去力 F 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先增加再减少 F 前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在增加,撤去力 F 后的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直在减少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实验题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分 ) ,质量 m=
A. Wang Xiaoling B. Wang Xiao Ling C. Wang xiaoling D. Wang xiao ling ( )37. Excuse me , are you Tina? _______ A. No, I am. B. I’ m no. C. Yes , I am. D. Yes, I’ m not. ( )38. This is a boy. _______
2 B. 120 C. 192 D. 240 【考点】 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 【分析】 由题意,末尾是 2 或 6,不同的偶数个数为 =120;末尾是 4,不同的偶数个数为 =120,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由题意,末尾是 2 或 6,不同的偶数个数为 =120; 末尾是 4,不同的偶数个数为 =120, 故共有 120+120=240 个,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排列
答。 第 42 题至第 45 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40.( 25 分)灾荒和赈灾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汤 7年大旱后,“民有无粮卖子者”,汤铸金作币,“而赎民之元粮卖子者”,开货币赈济的先河。 先秦时期中国的荒政制度大体形成 l西汉时耿寿昌提议建设常平仓,取丰年以补不足。 西晋太康三年 (282 年 ),“诏四方水旱甚者,无出旧租”。
事长施密特则认为“无论 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承认人工智能( ) ①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思维与功能必然落后于人类 ②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③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④代表着科技与未来,是人类思维相平行的认识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