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滑县20xx-20xx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 2020 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 640 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 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 1971年 10 月 4 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 1972 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 C15H22O5 的无色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 1990 年 3 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 “ 有效武器 ”。 当年大协作的 “523” 项目以 “ 胜利完成 ” 而告终, “523” 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 6 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 ” ,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 ,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 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 “ 不够淡泊名利 ”“ 个性执拗 ”。 2020 年,泰国玛希敦奖将 5 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 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 2020 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 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 己在 “523” 项目中的作用。 2020 年 9 月, 81 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 “ 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 ” 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 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 523 项目组,第一个提到 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 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 2020 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中国女科学家 ,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感到自豪。 (有删改)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 “ 诺贝尔奖 ” 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 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 “ 氯喹 ” 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 “ 抗疟 ” 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氢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 的说服力。 (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6 分 ) ( 3)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 70 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6 分) ( 4)屠呦呦因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 “ 不够淡泊名利 ”“ 个性执拗 ”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 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 A. 一部《水浒传》, 长篇大论 . . . . 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B. 打 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放松,假货又会 死灰复燃 . . . .。 C. 他救助了 100 名贫苦儿童的事情,是在近期见诸报端之后才 昭然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