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xx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 题~第 32 题为必考题,每个 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1 题,共 129 分) 22.( 6 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 A 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 10 次;再把同样大小的 B 球放在斜槽轨道末水平段的最右端上,让 A 球仍从同一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和 B 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 10 次. (1)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 . A.两球的质 量 mA、 mB B. A球的释放点离斜槽末端的竖直高度 h C.线段 OM、 OP、 ON 的长度 D.斜槽末端离纸面的竖直高度 H (2)在本实验中,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当关系式 成立时,即可验证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3)在本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在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 A.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B.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后能同时飞出 C.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速度为水平方向 D.入射球与被碰小球碰撞时的动能不损失 23.( 9 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现除了有一个标有“ 5V, 2. 5W”的小灯泡、若干导线和开关外,还有: (电动势约为 5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量程 0~ 3A,内阻约为 Ω) C.直流电流表(量程 0~ 600 mA,内阻约为 5 Ω) D.直流电压表 (量程 0~ 15 V,内阻约为 15 kΩ ) E.直流电压表(量程 0~ 5V,内阻约为 10 kΩ) F.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 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 A) G.滑动变阻器 (最 大阻值 1 k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多组数据.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河南省洛阳市20xx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5月理综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A. 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20. 下图漫画《自卑心理》的哲学寓意是 A. 意识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人的素质 B.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生动创造性 D.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反映 21.小目标,是每个个体生活的目标,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国策直指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屠乐业。 大国策需要民众无数小目标来推动
相同 D.在 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如图 5 所示, x- t图象和 v- 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 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线 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x- t图象中 t1时刻物体 1的速度大于物体 2的速度 C. v- t图象中 t3时刻内物体 4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3的加速度 D.两图象中, t
速发展 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3.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C.引进了近代机器进行生产 D.开始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图中两次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重大调整
A.在光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 a、 e和 C5的结合 B.此细胞一定不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 C. d和 f分别代表不同的气体 D. e在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可以变成 b 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 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 ( ) A.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和光能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ATP C.光能 和光反应产生的 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 ATP 1
U I 0 aS bS cS dS A、 B、 C、 D、 E、 F为匀强电场中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已知 A、 B、 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1V、 1V、 5V,则 D点的电势φ D为 ( ) A. 7V B. 5 V C. 1 V D. 0V 、乙两个电阻,在相同时间内流过甲的电荷量是乙的 2倍,甲、乙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 2,则甲、乙两个电阻阻值的比值为( ) ∶ 2 ∶ 3 ∶ 4 ∶ 5
③ 加速度是动点位移函数 ()St 对时间 t 的导数; ④ 1 21 243 3x d x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个小题,共计 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 10分) 用分析法证明:当 4x 时, 3 1 4 2x x x x 18.(本小题满分 12分) 已知定义在 R 上的函数 3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