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今生都必须作答。 策 42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 材料一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 大运河不 仅承载着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浸透着无数黎民百姓的深重苦难。 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 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 —— 东南方向前进的。 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 咸丰五年 (1855年 )黄河改道,运河浅 挭 ,河运日益困难。 宣统年间,津浦铁路通车后,大运河的运输作用逐渐为铁路所代替。 辛亥革命后,清运寿终正寝。 — 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 材料二 英国运河的兴起时间与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基本重合,其在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的综合因素促进下,在短短数十年间成长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8 世纪中期至 19世纪中期是英国运河从繁荣到衰落的主要时期。 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 ……与铁路的规格统一相比,标准不一的运河竞争力处于下风。 工业革命对英国运河的发展是把双刃剑。 —— 《 18世纪中期 19 世纪中期英国运河的 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大运河挖掘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2 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何和英国运河的共同命运,并分别分析原因。 (13 分 ) ,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 材料 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 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 他们因此不顾孙中。河南省新乡市20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