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xx-20xx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内容摘要:

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 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 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7.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 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 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 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8.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 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 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 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 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 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 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 29.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 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 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 变化意味着 A.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30.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 这种现象的出现 31.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 32.《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 年份 农业两税 茶、盐、酒、商等 总税收收入 太宗至道末年(公元 997年) 2321万贯 1238万贯 约 3559万贯 真宗天禧末年 (公元 1021年) 2762万贯 2936万贯 约 5723万贯 神宗熙宁年间 2162万贯 4911万贯 约 7070万贯 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A.人民赋税负担较重 B.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D.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33.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 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 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 文化,繁荣学术 B.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怀念先贤,光大懦学 34.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 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 .......(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35.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 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 ”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三公”的权力发生变化 B.权力逐步集中于君主 C.大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起用近臣担任宰相 36.元代马祖常诗云:“波斯在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 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该诗歌 A.记载了一段战争往事 B.表达了对疆土的热爱 C.反映元代中外交流通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