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线而得,而滞洪坝高 h 由泄水建筑物确定。 本次骨干坝均设计带溢洪道的 “三大件 ”工程,滞洪坝高为校核洪水位与设计淤泥面之差,即溢洪道最大过水水深,由调洪演算确定;溢洪道为开敞式溢洪道,溢洪道进口高程为拦泥库容对应高程,溢洪道溢流堰设计为宽顶堰,依据部颁《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 SL28920xx),结合坝系布置中骨干坝的位置关系进行调洪演算。 本 工程上游无设计标准较高或同等设计标准的工程,用下面 8 两式进行调洪演算: )1( pzpp WVQq  230MHqB p 式中: pq—频率为 P 的洪水时溢洪 道最大下泄流量, m3/s; pQ—设计洪峰流量, m3/s; zV—滞洪库容,万 m3; pW—设计洪水总量,万 m3; M—流量系数,取 ; B—溢洪道宽, m; 0H —计入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 m; 滞洪库容及溢洪道堰上水深,由上述公式、水库水位~库容曲线及泄量~库容曲线进行试算。 调洪演算成果表 表 35 溢洪道宽( m) 30 年一遇 300 年一遇 溢洪道洪水泄量( m3/s) 滞洪 溢洪水深( m) 溢洪道洪水泄量( m3/s) 滞洪 溢洪水深( m) 库容 库容 (万m3) (万m3) 5 9 拦泥库容 拦泥库容 V 拦 : V 拦 =SFN/γs 式中 : V 拦 ——设计拦泥库容 (万 m3) 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取 万 t/km2a。 N——淤积年限,取 20 年。 γs——淤积泥沙干容重( t/m3)取 则: V 拦 = 万 m3 总库容 V 总 = V 拦 + V 滞 =+= 万 m3 坝高的确定 坝高 H 设 可由下式确定: H 设 =H 栏 +H 滞 +ΔH 从 HV 曲线图中查得:当 V 拦 = 万 m3时 , H 拦 =;当洪水位在相应坝高 (即 H 滞 =)处, V 总 = 万m3, 安全超高一般为 ,本工程取 ΔH=。 则: H 设 =H 拦 +H 滞 +ΔH=++1= 则坝顶高程 ,坝底高程。 4 工程地质 工程地处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由峁、梁 、坡、沟组 10 成,以梁为主。 水库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形成黄土冲沟地貌;冲沟、裂缝、坍塌现象较为发育。 坝区地形封闭条件较好,地层单一,坝基、两坝肩及坝周地层岩均为第四系黄土状粉土。 坝岸坡破坏类型主要为崩塌,塌岸宽度较大。 现状岸坡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库蓄水后库岸不稳定,土体将向两岸发展。 黄土状粉土为弱透水性,水库蓄水后,一般不会产生侧向渗漏和绕坝渗漏。 水库不存在耕地及居民点淹没问题。 坝淤积量较大,一方面来源于汛期洪水携带的泥砂,另一方面来源于塌岸。 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计时可按 7 度设防。 水工建筑物的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 Ⅱ 类。 可不考虑地震液化。 坝址土在饱和状态下以中压缩性为主,承载力能够满足建坝要求。 坝址两侧岸坡的黄土部分具有湿陷性;坝址土体受水浸湿后。 会产生湿陷变形,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应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坝址土属弱透水层,坝址土的渗透变形类型以流土为主;但不存在渗透破坏问题。 该区域属于中低山土石地区,地表水排泄条件好,雨季地表水量较大,其它季节地表水量较小。 区内地下水以第四纪松散积层孔隙及裂隙孔隙潜水为主,第四纪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埋藏较浅。 11 该工程的土料可采用库区两岸的黄土状粉土,开采条件较好,运输条件较好;土料储量很大,物理力学指标满足碾压坝土料质量要求。 **市区内分布的粗细骨料,质量、数量满足要求,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5 项目任务和规模 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 SL289—20xx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1996 《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 《水工设计手册》 《土石坝设计手册》 工程布置 本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大坝、放水工程、溢洪道、提水站和引水渠组成。 根据现场勘察及地形图布置工程位置及建筑物型式。 工程布置见图 工程设计 大坝工程 坝址选择 通过在地形图上比选,现场踏勘,初步将坝址选在距李 12 沟 村 处。 坝型采用均质土坝, 施工方法采用机械碾压填筑。 库容的确定 拦泥库容 V 拦 : V 拦 =SFN/γs 式中 : V 拦 ——设计拦泥库容 (万 m3) S——多年平均侵蚀模数,取 万 t/km2a。 N——淤积年限,取 20 年。 γs——淤积泥沙干容重( t/m3)取 则: V 拦 = 万 m3 滞洪库容 V 滞 经 节调洪验算及经济比较确定溢洪道水深取 ,则滞洪库容 V 滞 : 查水位 —库容 —面积曲线 V 滞 = 万 m3 总库容 V 总 V 总 = V 拦 + V 滞 =+= 万 m3 坝高的确定 坝高 H 设 可由下式确定: H 设 =H 栏 +H 滞 +ΔH 从 HV 曲线图中查得:当 V 拦 = 万 m3时 , H 拦 =;当洪水位在相应坝高 (即 H 滞 =)处, V 总 = 万 13 m3, 安全超高一般为 ,本工程取 ΔH=。 则: H 设 =H 拦 +H 滞 +ΔH=++1= m 则坝顶高程 ,坝底高程。 坝体断面设计 坝顶宽 土坝施工采用碾压法施工,坝顶宽按《技术规范》规定,坝高为 ,坝顶宽为 34m。 由于坝顶存在交通要求,坝顶宽取5m,且在坝顶铺 泥结碎石路面。 坝坡坡率 根据《技术规范》确定上游坝坡为 1: ,下游坝坡为 1:。 坝体排水和护坡 为使坝体免遭暴雨冲刷,在坝上游淤积面以上采用块石护坡, 砂层厚 ,碎石层厚 ,干砌块石厚。 下游坝坡采用生物护坡。 为增强下游坝坡稳定性,防止土体的渗透破坏,在下游坡脚设贴坡式排水,贴坡式排水体高 3m,顶宽 ,坡度 1:2。 在贴坡与坝接触面上设粗沙、小砾石、块石反滤料层,厚度为 、 、。 并在坝肩与岸坡结合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