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县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4 ( 2)与 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6 (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10 (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10 52.( 1)接近三峡和葛洲坝水电站(及华北煤炭基地),能源供应充足;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有多条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处制造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10 分 【解析】 1.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堰塞湖容易形成在山体峡谷处,上游形成堰塞湖。 图中 C区域峡谷处如受堵塞,则容易形成堰塞湖。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2 ~ 3. 略 略 4 ~ 6. 略 略 略 7. 略 8 ~ 11. 略 略 略 略 12.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能源资源的转换关系。 地表径流被转换成水电,所以 ④ 是水能;海水运动,产生波浪能, ⑤ 是海水运动;生物能在地质作用下,转化成化学能,所以 ⑥ 是地质作用, ⑦ 是化石能源;太阳辐射形成水平面上高低气压差异, ① 是高低气压中心, ③ 是风能;太阳辐射经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生物能,所以 ② 是光合作用,故 A对、 BCD错。 故选 A。 13 ~ 14. 本题考查发射地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 卫星发射地点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可增加卫星发射时的初速度;二是选择在中纬度地区,主要考虑中纬度内陆地区天气状况好。 酒泉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不沿 海, ① 错;酒泉纬度较高,不在低纬度, ② 错;酒泉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朗的天气,透明度较高,同时原有基础条件好,发射成功率高,因此发射地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③④ 对。 故选 D。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 根据材料可知,纽约( 40176。 N, 74176。 W)位于西五区,西五区区时 =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 两地时区差,根据 “东加西减 ”原则,纽约区时 =6 月 18 日 14 时 ( 8+5)=6 月 18 日 1 点, B 对、 ACD 错。 故选 B。 15. 本题主要考查了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本能力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某地的昼长等于其对跖点的夜长;且互为对跖点的两点,昼长之和为 24 小时。 某地日出时刻 =12-当地昼长 /2=当地夜长 /2。 误区是用 P 点的昼长及日出计算方法去计算 Q 点的日出时间。 没有掌握互为对跖点的两地昼夜长短的关系,二者的昼长之和为 24小时。 因而造成计算错误。 假如 P 地的昼长为 T 小时 (T 不等于 12, P 地的对趾点Q 夜长等于 P 地的昼长,即 P 地的对跖点 Q 地的昼长时间为( 24- T)小时, Q 地的日出时刻 =12-( 24- T) /2=T/2 时, B 对。 故选 B。 16 ~ 19.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左图为顺时针,右图为逆时针,根据图中地球自转 的方向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时间。 左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 a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间为 12 月 22 日; b 位置太阳直射赤道,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日为秋分日( 9 月 22日);右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d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 6 月 22日, c位置太阳直射赤道,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该日为春分日( 3 月 21 日)。 故选 C。 本 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可判断, a 位于南回归线, d 位于北回归线, b、 c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分, B 错误; d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 6 月22,为夏至日, A错误。 d回归线上不可能有极昼现象, D 错误。 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的时候是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 C 对。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两地的纬度差等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 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度,并向南北两极递减。 a位置是南回归线, d是北回归线,两地纬度差为 47 度,故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为 47度。 故当太阳 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176。 47176。 =43176。 故选 D。 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如下图所示: 元旦是 1 月 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 A对、 CD 错误。 最南端是冬至日, 12 月 22 日, B 错误。 故选 A。 20.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 地壳、地幔和地核。 读图, ① 和 ② 的顶部组成 ④ ,而 ①② 是除地核以外的两个地球内部圈层,且 ④ 与三个地球外部圈层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故 ④ 为岩石圈, ① 为地壳, ② 为地幔,A对; ③ 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错;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组成地球的歌圈层, C错;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 D 错。 故选 A。 21.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的判读。 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 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AB 错;对流层近地面平均温度在 20℃ 左右, C 对; D 图近地面的温度较高,与实际不符, D 错。 故选 C。 22. 本题考查对流层的厚度和大气的 受热过程。 对流层是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地面辐射是其主要热源。 所以对流层底层空气温度高,顶层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