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成安县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 1)利用玉米秸杆生产乙酵首先选用 ________酶( 1 分)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等,然后进行发酵获得乙酵,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具有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原因 是 ________________。 为获取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将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然后利用 _______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突变菌。 ( 3)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糖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为防止外来杂菌入侵,需要对培养基_________,对操作空间 _________。 ( 4)为了探究最佳秸杆粉碎液浓度,设置梯度实验进行探究。 在实验中可利用 法或 _________法测定酵母菌数量。 生物答案 15: CDBAB 610:BCDBC 1115:DBCAB 1620:BBCCD 2125; DBBBA 2630: DBDCB 3135: BCDDB 3640: BACBB 4145: BCCBC 1. 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来提取, A正确;用苏丹Ⅲ鉴定脂肪时需要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 正确;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C错误;解离根尖细胞所使用的解离液是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形成的, D正确。 2. D 【解析】植物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分生区有丝分裂 所需的 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A项错误;蓝藻细胞虽然不具有线粒体但是仍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两个生理过程都能产生 ATP, B 项错误;细胞呼吸不为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所需的 ATP, C项错误; ATP水解反应可能发生在细胞膜(主动运输过程等)、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过程中)、细胞核(转录、 DNA复制等过程 )等多种细胞结构, D项正确。 3. B 4. A 【解析】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细菌、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这四结构中都含有 DNA和 RNA, A 项正确;具有丙结构的生物是真核生物,但真 核生物不一定具有乙、丁两结构, B 项错误;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项错误;具有丁结构的动物不具有丙结构, D项错误。 5. B 【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相关计算,要求考生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规律,明确本题中脱去丙氨酸的反应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相反,再结合题意和图形进行分析判断,难度稍大。 根据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每一个丙氨酸脱下时,都会破坏左右各一个肽键,而每破坏一个肽键会消耗 2个水分子,所以共需要消耗 8分子水, A正确;上述过程中除脱去 4个丙氨酸外,还会脱去第 50位的氨基酸,因此将得到 5个游离的氨基酸, B错误;每条肽链的末端都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上述反应中,脱去 4个丙氨酸后形成了 4条多肽和 5个氨基酸,这些产物共至少含有 9个游离的羧基,而反应前的多肽链至少含有 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反应后的产物比原来增加了 8个羧基, C正确;反应后将得到 4条多肽链, D正确。 6. B 【解析】在细菌中,遗传物质是 DNA, A项错误;鱼体内的生物遗传物质 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B项正确;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 项错误;包括病毒在内的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D项错误。 7. C 【解析】依题意信息可 知,系统素与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受体结合,激活蛋白酶抑制基因,但不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基因的表达,不能发挥信号传递的作用, A、 D 项错误;系统素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项错误;系统素是番茄叶被昆虫咬伤后、释放出来的一种由 18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所以是在植物细胞核糖体上合成的, C项正确。 8. D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A项正确;葡萄糖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人体红细胞, B项正确;生长素在植 物体内,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C项正确;神经细胞内的 K+ 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处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 K+ 有通透性,造成 K+ 借助离子通道蛋白外流,其流出方式为协助扩散, D项错误。 9. B 【解析】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货物,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交通枢纽作用, A项正确;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 DNA 分子双链并未随之解旋,仍然为双螺旋结构, B项错误;肌细胞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而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以 肌质体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C 项正确;细胞膜上的糖类,有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有一部分与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 D项正确。 10. C 【解析】 ,所以内质网可能是从高尔基体膜转化而来,A 正确; ,移动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实现细胞膜的更新, B正确; ,与运输无关, C 错误; D. 生物膜结构和成分相似,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生物膜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可能, D正确。 11. D 【解析】 时,应该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清晰物象,并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 A错误; B. 若目镜放大倍数是 10,物镜放大倍数是 40,被观察的细胞的长度或宽度被放大 400倍, B错误; ,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C错误; ,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D正确。 12. B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核糖是 RNA 的组成成分, A项错误; 中心体是由结构蛋白组成,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项正确;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DNA 中含有脱氧核糖, C 项错误;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 DNA, ADP中的“ A”是由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 C 【解析】细胞器 A是线粒体,其中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必须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线粒体中不反应, A错误;细胞器 B中有蛋白质和脂质,可推测其具有膜结构, B正确;细胞器 C由蛋白质和核 酸组成,是核糖体,其上进行脱水缩合过程时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C正确;蓝藻细胞中有核糖体,既有细胞器 C核糖体, D错误。 14. A 【解析】“观察 DNA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A 错误;叶绿体有颜色可直接观察,步骤是: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B正确;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步骤是: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正确。 15. B 【解 析】装置 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A项正确;装置 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 CO2的体积多余消耗氧气的体积, B项错误;装置 1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 O2的体积, C项正确;若装置 1的红色液滴左 移,装置 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多于消耗的氧气,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项正确。 16. B 【解析】若将 pH调整为 a,酶的催化活性不如 pH=b时的 催化活性高,即 pH=a 时分解速率较慢,但是不影响生成产物的量以 e点不动, d 点右移, A 错误;若将温度升高 5℃,酶的活性降低,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 e点不动, d点右移, B正确;若将 pH先调整为 c,酶丧失活性,再调整回 b,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反应不能进行, C错误;若增加α 淀粉酶的量,反应速率增加,但是不影响产物的量,所以 d点左移, e点不动, D错误。 17. B 【解析】叶绿体合成的 ATP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不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A项错误;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 DNA连接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 项正确; 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项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生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丙酮酸产生于细胞质基质中, D项错误。 18. C 【解析】其它生物中也有进行①光反应过程所需的色素,如蓝藻, A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H]和 ATP 用于暗反应中 C3的还原过程,不参与固定过程, B 错误;①光反应中合成 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③细胞呼吸中合成 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与有机物的分解化学能, C正确;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D错误。 19. C 【解析】甲图的 cd段, 每条染色体含有 2个 DNA,所以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A错误;乙图中着丝点已分裂,不能对应于甲图中的 cd段,而丙图中着丝点没有分裂,可对应于甲图中的 cd 段, B 错误;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卵原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C 正确;甲图中的 cd 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但不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为此时期着丝点分裂, D错误。 20. D 【解析】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患者体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缺少或者其空间结构改变,无法转运葡萄糖, A正确;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从而加快转运葡 萄糖, B 正确;线粒体内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所以线粒体膜上不能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 C正确;癌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可推测癌细胞膜表面该蛋白并不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21. D 【解析】题图显示:基因型为 Dd的 F1个体自交, 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 Dd∶ dd= 1∶ 2∶1,说明与螺壳旋转方向有关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A 项错误;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的基因型有 2种: dd、 Dd,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的基因型有 3种: DD、 Dd、 dd, B项错误;将图示中 F2个体进行自交,其中基因型为 dd 的个体的自交后代的螺壳 均将表现为左旋, C项错误;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Dd或 dd,因此可以用任意右旋椎实螺作父本与该螺进行杂交,若子代螺壳全为右旋,说明亲本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Dd,若子代螺壳均为左旋,说明亲本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 dd, D项正确。 22. B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据此可推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 A项错误;AaBB的个体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不 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B项正确;③⑥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 C项错误;右图子代中 AaBb的个体在 A_B_ 中占的比例为 4/9,D项错误。 23. B 【解析】图中看出,图中 A和 B、 a和 b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错误; 基因 Aa与 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河北省成安县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