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试题2内容摘要:

式 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B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说明虽然停止敲击古钟 ,但是古钟仍然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才停止. 类型之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空气( 15℃) 40 海水( 25℃) 1531 空气( 25℃) 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180 煤油( 25℃) 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 25℃) 497 铁(棒) 5200 【例 2】几们同学在一起做“土电话”实验 : ( 1)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若连接土电话的线是棉线,听者听到的声音小,而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阻碍波的传播则听不到声音。 不同物质传声效果不同。 所以可得出: (1)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好 (2)手捏住线阻碍了声波的传播 (3)松驰的线不容易传声 . 【变式题】( 05年北京市)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要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 l )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 1: 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 用橡皮塞盖在广口瓶的瓶口并盖紧,要求不漏气。 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和瓶外空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