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必修二32动能定理的案例分析教案02内容摘要:
[来源 :]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关注课堂。 复习引入 简述功与动 能的关系,引出本节内容。 在教师引导下,复习相关知识。 组织教学,温故知新。 探 讨 [来源 :学科 网 ] 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表述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掌握规律,归纳出应用的引导学生探讨动能定理的 分析动能定理表达式涉及 动 能 [来源 :学科网 ZXXK] 定 理。沪科版必修二32动能定理的案例分析教案02
相关推荐
②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③ 物体甲做直线运 动,乙做曲线运动; ④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回答课本上的思考题( P42) 动能定理: 力对物体所 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即 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物体的动能变化可以用功来量度;动能定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物理规律。 深化理解: 过程量和状态量 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过程量,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和位移。 动能是跟物体运动有关的状态量
力。 在运动过程中,在最高点小球可能离开轨道,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小球能完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学生分析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受力。 (重点是分析小球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 认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球在最高点不掉下来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培养他们团结协作 的精神,培养分析临界问题的能力。 设小 球的质量为 m,轨道半径为
) . (A)延长射线 OA (B)作直线 AB 的延长线 (C)延长线段 AB 到 C,使 AC= 12 AB. (D) 延长线段 AB 到 C,使 AC=2AB. 4, C 是 AB 的中点, D 是 BC 的中点。 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 ( A) CD= AC- DB ( B) CD= AD- BC ( C) CD= 21 AB- BD ( D) CD= 31 AB 7. C、 D
闪光照相的频闪间隔 T,求: v0、 g、 vc 解:水平方向: Tav 20 竖直方向:22 , TaggTs 先求 C点的水平分速度 vx和竖直分速度 vy,再求合速度 vC: 412,25,20 TavTavT avv cyx 【例 4】如图所示,一高度为 h= 的水平面在 A 点处与一倾角为θ =30176。 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 V0=5m/s
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它的 Vt 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 数据 写出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 V= m/ s; S= m。 14.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 内,位移的改变量为 m,速度的改变量为 m/ s。 (g=lOm/ s2) 15.二物体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 a1=2m/ s2匀加速行驶 l0s,后以 a2=al/ 4 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 那么加巷行驶的踞离 sl与减速行使的距离
.因 5s 时车已停下,不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 5s 后的运动情况不能确定,不能将时间直接代人位移公式中求解, B 错;前 2s 的位移可用平均速度求,但所用的平均速度实为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对时刻的理解错误,故 D 错. 答案: AC 7.图 3— 7 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 时间图象,请根据该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3— 7 A.物体第 3s 初的速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