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生产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而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更使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中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 按世界 10 种主要食用油的国家消费量排序依次是,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三位美国。 这一顺序与人口排位相一致,人口是决定消费量的首要因素。 中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是名列前茅。 20xx 年, 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 394,741,515 千元,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 395,251,732 千元,实现累计利润总额 11,272,033 千元。 20xx 年, 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 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利润总额 13,956, 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 事实证明,食用油的消费将由散装油向小包装精致油方向发展。 这样小小的转变将造就一个市场容量超过 200 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的小包装食用油大市场。 而中国油脂产业总体增长大约在 5%6%,小包装油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散油的平均增长。 现阶段,小包装油已在城市市场打开销路,并逐步向农村市场渗透。 9 行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造就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的多巨头,出现了 “ 金龙鱼 ” 、 “ 胡姬花 ” 、 “ 福临门 ” 和 “ 鲁花 ” 等著名品牌,以及 “ 嘉里 ” 、 “ 中粮 ” 等产业巨头。 国内食用油市场占有率主要集中在这几个主要的品牌企业,中国的食用油消费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竞争仍然激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10 第四章 产品及工艺技术方案 产品方案 国标一级大豆油 9000 吨 /年 优质豆粕 万吨 /年 我公司此次是对 浸出 生产线的一系列 工艺 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淘汰陈旧设备、 改善软化工序软化筒排空效果、 改 善 浸出方式 ,从而 提高产品 收率。 技术论述 浸出法制油的基本原理及要素 浸出发制油是 利用能溶解油脂的溶剂,通过润湿渗透、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的作用,将料胚中的油脂浸提出来,然后把由溶剂和脂肪所组成的混合油进行分离,回收溶剂而得到毛油,同样也要将豆粕中的溶剂回收,得到浸出粕。 这个过程中,基本要素是溶剂和料胚以及决定浸出效果的浸出方式和工艺参数。 浸出工艺要点 ,关系到油脂的产量和品质的优劣。 轧坯的关键又在于轧坯机的操作。 为了保证轧坯质量,要严格控制轧坯前物料的水分和温度。 轧坯机上最好设置软化箱,以免软化后其所含水分与温度损失过大。 开车前 应周密检查轧坯机的工作情况,如发现两端料坯薄厚不均,或未经轧制的油料混入坯内,应停车检查,调整轧距(应两边均衡的调整,并避免调得过紧)。 检查刮料板是否紧贴在轧辊表面上,防止发生粘辊现象。 注意流量得均匀性,防止空载运转。 2. 浸出器内每格装料量为 8085%,溶剂温度应掌握在 5055℃大豆坯入浸温度为 5055℃ ,浸出器温度为 50℃。 喷淋方式采用大喷淋滴干式较好,喷淋段的液面以高出料面 3050 毫米为宜,喷淋新鲜 11 溶剂时不得溢入干段。 溶剂比(溶剂重量与浸出料重量之比) 1:。 选用无毒性溶 剂,要求其对油脂有一定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易爆,沸点范围窄,水溶解度小,不腐蚀机械,不与油粕起化学反应。 3. 掌握好蒸烘机的操作。 在粕料进入蒸烘机第一层时,因粕中含溶剂较多,升温不宜过快、过高,以控制在 6575℃ 为宜;第二层温度控制在 85℃ 左右。 第一、二层喷入直接蒸汽,在溶剂蒸发的同时,破坏有害酶类的活性。 直接蒸汽喷入量为 56 公斤 /吨料。 第三层至最后一层,夹层加热,起烘料的作用,温度 100105℃ ,蒸烘时间约 40 分钟左右,湿粕经干燥后蒸发出来的水和溶剂混合蒸汽,主要从最高一层顶部的 出口管排除,它带有少量的粕末(除去这些粕末有利于溶剂冷凝及回收系统设备安全)。 经干燥的干粕,则从烘干机最下层出口排除(排除干粕含水分 1820%),入库温度在 40℃ 以下。 4. 混合油处理过程应严格控制温度。 经气提后,混合油浓度没有达到蒸发操作要求和、时,应将其中的一部分混合油继续循环蒸发。 5. 精炼是为了使大豆成品油质量复合食用标准。 在精炼高温水化处理工序中要注意的是:加水时,预热大豆毛油温度为 5575℃。 加水可采用喷直接蒸汽、加热水或汽、水并用三种方法。 浸出的大豆毛油中磷脂含量为 34%,而加水量为磷脂含量的 倍,水温不得低于油温。 加水时,当磷脂胶粒能较持久悬浮于油中,不易集合结成絮状沉淀时,加水快些;反之应慢些。 水化时搅拌翼(斜度 4045176。 )转数,开始时 6070 转 /分(悬浆式 140180 转 /分),待磷脂结成后转慢为 2030 转 /分。 水化时油温达到 140℃ 、真空度达到 93325 帕斯卡(即 700 毫米汞柱)时算起,保持稳定不变。 脱臭后豆油中溶剂含量应低于 50 毫克 /公斤。 浸出工艺 概况 12 溶剂浸出是浸出制油法制油的主体工序。 在浸出工序中,通过特定的浸出装置,以合理 的浸出方式,实现溶剂与料胚的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充分溶解油脂,提取油脂的目的。 浸出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浸泡式: 料胚始终浸泡在溶剂中而完成浸取过程。 这种方式浸出时间短,混合油量大,但浓度较稀,即混合油中含油脂量少,混合油中含渣较多。 渗滤式: 溶剂与料胚接触过程始终为喷淋 渗透状态,浸出后可得到含油脂多的浓混合油,混合油中含渣量也小。 但浸出时间长。 浸泡、喷淋混合式: 先将料胚浸泡,再进行喷淋渗透,提高了浸出速率和出油效率,又减少了浸出时间。 本次生产线技术改造: 对 原有 浸出生 产线陈旧设备进行淘汰更换; 针对工艺要点进行工艺技术改进, 采用浸泡、喷淋混合式,在浸出器上对 喷淋设备 进行改进 ,提高浸出速率和出油率。 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 油加工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大豆 清选 破碎 软化 压胚 溶剂 溶剂回收 烘干 浸出 混合油蒸发 脱脂 脱胶 脱水 脱色 脱臭 脱酸 成品油 主要生产设备 13 表 41 大豆 油 主要生产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清选机 TCQ20 台 1 2 破碎机 ZP4 2 台 1 3 平板软化机 HGP50 台 1 4 压胚机 YZK2- W/2 台 1 5 平板烘干机 HGP50/6 台 1 6 埋刮板输送机 MZ3C 台 3 7 浸取器 PZ50/18 台 1 8 蒸脱机 DTG15/50 台 1 9 蒸发器 LG600 台 2 10 汽提塔 LQT2/3 台 1 11 冷凝器 LGK1500 台 6 12 吸收塔 STL600 台 2 13 水化锅 LFY 台 4 14 真空罐 台 2 15 分离机 YDPF445 台 3 16 过滤器 JMLX4 台 2 42 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 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产品消耗 年总消耗量 备注 单位 数量 单位 数量 1 大豆蛋白原料 豆粕 t 3 t 24000 乙 醇 t t 1400 14 碱 t t 640 消泡剂 t t 490 磷酸 t t 640 磷脂 t t 140 其他制剂 t t 126 吸附剂 t t 1400 包装材料 t t 280 2 功能因子原料 树脂 t t 乙醇 t t 吸附剂 t t 其他添加剂 t t 410 包装材料 t t 48 3 材料 水 万 t 65 电 万 kwh 2687 蒸汽 t t 79000 15 第五章 原料、辅助材料及燃料供应 原料供应 本项目主要原料是 大豆 ,年需 5 万 吨, 宁安市年产大豆 25 万吨以上。 原料充足。 辅助原料供应 本项目所需辅助原料黑龙江省内多数企业均可生产,货源充足。 包装材料可选择定点企业外委加工。 辅助材料品种、用量详见表 51。 燃料、动力供应 本项目年需蒸汽 79000 吨,需燃烧 15800 吨,由当地燃料公司供应。 燃料、动力需用量详见表 51。 表 51 原料、辅料、动力需用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耗量 备注 1 大豆 t 40000 省内采购 2 溶剂油 kg 53600 省内采购 3 蒸汽 t 40200 省内采购 4 电 度 万 省内采购 5 液碱 kg 93800 省内采购 6 氯化钠 kg 100500 省内采购 7 硅藻土 kg 40200 省内采购 8 水 t 46900 厂内解决 16。食用油生产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