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县20xx_20xx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 6分) (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 “ 构思新奇 ” ,说说你的理解。 ( 5分) 【答案】 ( 1) ① 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 ( 2分) ② 前两句与后两句 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 “ 以乐 景衬哀情 ” ,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 3分) ( 2) ① 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 “ 东风 ” 和 “ 春日 ”来写愁思。 ( 2分) ②“ 东风不为吹愁去 ” ,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 “ 春日偏能惹恨长 ” ,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 ( 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 1分) 【解析】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名篇 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6分) ( 1) , 天下归心。 ( 2) 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常在于险远 (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任凭小舟越过茫茫江面向远方飘去的两句是 “________ , _____”。 【答案】 ( 1)周公吐哺。 ( 2)榆柳荫后檐。 ( 3)齐彭殇为妄作。 (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 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 易出错的字有: 哺、荫、妄、作、苇、顷。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915年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然而,新文化运动成为一场声势浩大、影响广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则是 1917年之后的事情。 蔡 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旗帜下,延聘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派学人为北大教员,使新文化运动的力量汇聚到北大。 同时,在蔡元培支持下,陈独秀将《新青年》杂志迁到北大。 由于北大进步师生的加盟,《新青年》宣传内容更广泛,影响也更大,开始真正扎根到 “ 新青年 ” 之中。 而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北大进步师生创办的《新潮》、《每周评论》等杂志,又进一步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的影响。 这样,新文化运动从原来的陈独秀少数人提倡的文化运动变成有大批青年学生拥护的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梁漱溟先生谈到新文化运动历史 时所说: “ 所有陈、胡以及各位先生任何一人的工作,蔡先生皆未必能作,然他们诸位若没有蔡先生,却不得聚拢在北大,更不得机会发抒。 聚拢起来,而且使其各得发抒,这毕竟是蔡先生独有的伟大。 ” 更令人感佩的是,蔡元培还以其声望和社会地位,排除反对势力的进攻,极力维持北大这一新文化运动阵地。 1919年 2~ 3月间,桐城派古文家林纾代表守旧势力,率先向北大和蔡元培发难。 他一面写毁谤小说,对新文化领导人物进行人身攻击,其中把蔡元培比作赞助“ 毁圣灭伦 ” 的怪物 “ 元绪 ” (大龟);一面发表公开信,指责北大陈、胡等人 “ 覆孔孟,铲伦常 ”。 同时,北洋政府也通过教育部对蔡元培施加压力,指责《新潮》杂志的言论过于激进,要求他约束北大师生的言行。 对林纾的恶语谩骂,蔡元培嗤之以鼻,表示 “ 林君詈仆,仆将哀矜之不暇,而又何憾焉。 ” 对林纾的公开信,蔡元培从容作复,一一辩明林纾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最后声明自己绝不改变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的办学方针。 在回复教育总长的信中,蔡元培重申 “ 大学兼容并包之旨,实为国学发展之资 ”。 对于守旧势力压迫他辞退陈独秀、约制胡适,蔡元培坚决予以拒绝,表示: “ 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 ” 在保护新文化运动的同时,蔡元培也是宣传新文化最力的人之一。 如在提倡白话文方面,他在 1917年 2月间便与梁启超等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并出任会长。 此后,他还多次发表演说,宣传白话文必然取代 文言文。 在提倡科学方面,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继续支持我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 —— 中国科学社的活动。 1917年 1月,他为中国科学社创办的《科学》杂志撰写《祝科学》一文,极言科学之重要,指出: “ 循是以往,凡往昔哲学之领域,自玄学以外,将一切为科学所占领,科学界之发展,未可限量,科学社诸君勉乎哉。 ”此外,蔡元培还在经济上援助科学社,每月由北大编译处拨款作为《科学》杂志的经费,并积极为科学社募集基金。 然而,在宣传新文化过程中,蔡元培在许多方面又表现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同的思想特色。 对陈、胡等大多数新文化运动人士来 说,他们宣传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更多是出于政治的动机,将文化和思想工作看作是实现民主共和政治的手段。 而对蔡元培来说,他从事文化和思想工作,固然也有政治的动机,实现 “ 救国 ” 的目标,但他更倾向于将文化和道德革新看作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格完善和人性升华的途径和标志。 蔡元培的这一思想倾向,又导致了他在一些文化问题上与陈、胡等新文化人士持不同的见解。 如在科学问题上,陈、胡等将科学看作是万能的,认为科学不但能解决客观世界的问题,而且也能解决人生观问题。 蔡元培则不同,他虽然也提倡科学,热心赞助科学事业,但他认为 科学是有局限的,并不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关于存在、意识等 “ 形上 ” 的一部分问题是科学无能为力的。 与此相关,在人生观问题上,蔡元培也不像陈、胡等新文化人士那样采取一种简单的态度,以为只要提倡一种科学的人生观就解决了。 他认为,美术和科学都是人生须臾不可脱离的,科学予人以知识,美术予人以情感的要求,指出: “ 世之重道德者,无不有赖乎美术及科学,如车之有两轮,鸟之有两翼也。 ” 他还认为,美在人生中的特殊意义在于,美感具有与现实利益无关的超脱性,是人类生而固有的内在必然而不待外铄。 并且,由于美感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 方面有发展个性的自由,所以便导致人类罪恶的 “ 占有性冲动 ” 逐渐减少,而使人类趋于高尚的 “ 创造性冲动 ” 得以逐渐扩展。 (摘编自崔志海《蔡元培传》)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江西省赣县20xx_20xx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相关推荐
Yes, they are. A. A B. Some C. An D. One ( ) 49. _________________ is your schoolbag? It’ s orange. A. What’ s B. What’ s color C. What color D. Where ( ) 50. Is this your sister? Let me see, oh, she
入干净的河沙 1520 厘米,或用70的砖末加 30的木炭粉作基质。 砖末加木炭粉作基质效果较好,因为砖末除了有沙的排水、透气性能外,本身又能吸附水分,这是沙粒所不具备的性能,所以具有一定的保水性,木炭粉则具有使繁殖材料抗感染病菌的作用,又具透水透气和保水性能,因而用这两种材料配比出来的基质用于火龙果扦插效果很好。 插床准备好以后,剪取 30 厘米长的火龙果枝条放置阴凉处自然阴干,710
twolegged running. However, he believes it is a more effective way to exercise because it puts stress on shoulders and arms, providing a plete body exercise. McCarthy also says crunning seems to tire
体 R. 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后竖直倒置且与 y 轴重合,在 R 从坐标原点以速度 v0 =3cm/s 匀速上浮的同时,玻璃管沿 x 轴正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学们测出某时刻 R的坐标为( 4, 6) ,此时 R的速度大小为 cm/s,R 在上升过程中运动轨迹的示意图是 下列图中的那一个。 ( R 视为质点) 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
2、。 三、擦伤:给西瓜人工授粉时,叵人触及了雌花的果柄或子房,会损伤其上面的茸毛;或用力过猛,损伤雌花的柱头。 因此,在人工授粉时,操作要轻,手不能触及雌花的果柄和子房。 四、病虫害:当瓜苗发生病毒病、疫病等病毒症时,会使新叶皱缩、扭曲、花器发育不良,不易授粉座果,即使能座果,也易形成畸形果。 防治西瓜植株病虫害,要早观察,早防治,尽力不在开花授粉结果期喷施农药,减少果实变形。 五、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