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仁县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低与材料的关系 ;音乐声逐渐减弱;不能;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高;频率;变大;变大;振幅; 24.(1)乒乓球多次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 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 (3)①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②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小;便于测量小球运动所用的时间; 6; ; ;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1. 解: 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 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 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2. 解: 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8dm=800mm 左右. 故选 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 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 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 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 3m左右,等等. 3. 解:生、熟西瓜因其内部瓜瓤熟的程度不同,所以拍打时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相同;选项 A、 C、 D是错误的,选项 B正确; 故选 B.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也就不同.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应用,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最重要的依据. 4. 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选 C.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5. 解:由 v= 可知, v一定时, s和 t成正比, v不随 s和 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 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故选 A、 D. 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 6. 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选 C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本题考查了影响声音传播快慢的因素,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相对比较简单. 7. 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 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根据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8. 解: 开始时“神九”离“天宫”越来越近,“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运动的; 二者锁定后,“神九”现对于“天宫”的位置不变,再以“天宫”为参照物,“神九”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需要选择参照物; 如果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相对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 解:( 1)小明的速度为: v 小明 = = =5m/s; ( 2)设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 t′, 根据题意可得: v 小明 t′ +v 小丽 t′ =s, 代入数据可得: 5m/s t′ +3m/s t′ =400m, 解得 t′ =50s. 故答案为: 5; 50. ( 1)已知跑道的周长和匀速跑一圈用时,利用 v= 计算其速度; ( 2)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即可求得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根据小明与小丽所跑的路程之和等于田径跑道的周长,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 10. 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 B; ②由图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