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引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家预计,未来 5年国内支线运输将以年均 15%左右速度增长; 预计新建支线机场 12个左右。 枢纽机场、省会 /经济中心机场、中心旅游机场等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接收支线飞机能力大大提高; 支线航空在国家经济繁荣、民航总局政策扶持、地方政府重视、航空公司投入力度加大等各层面积极性推动下,将基本形成轮幅式支线网络、大支线 /次干线网络与干线网络的全面覆盖; 支线飞机为主的点对点网络形成快捷规模 —— 日航班量大于一班; 支线机型逐步形成序列化,并向中大型化( 70100座级),可以为二线城市提供直达大型枢纽机场或旅游中心的快捷服务,提高支线航空的竞争能力; 支线航线成为旅游客源的重要延伸和组成部分,配合航空旅游向公众化发展; 中国特色的 VIP经济在支线航空上也充分体现,大型飞机需要头 等舱机型和差异化服务; ㈡支线市场发展容量预测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层次逐渐升级,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支线运输将保持 17%增速,次干线运输增速达 15%。 12 年份 支线航线 次干线航线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市场容量 ( 50座级) 旅客运输量(万人次) 市场容量 ( 80100座级) 20xx年 1700 150 2200 180 20xx年 1900 165 2800 220 2017年 2250 190 3400 260 2018年 2600 230 3800 300 2019年 3000 280 4500 350 五、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本报告认为公司引进 XX是符合我国民航运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是适应中国民航急剧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需求的。 第四章:资源能力分析 飞机引进、扩大机队规模需要良好的内部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支持。 公司引进 XX对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由于公司前期进行人员、航线等方面进行了储备,使资源优势比较明显。 一、依靠自身发展,建设网络化的航线航班资源和基础设施 公司计划未来 5 年经营航线 50 条,通航城市 80 个。 其其中绝大多数13 航线是应地方政府要求执行的。 依靠地方政策的灵活性与支持,培养自己的飞行人员和维修保障队伍。 同时,公司已经于中航集团下属幸福控股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得到该公司在战略层和技术保障层面强有力的支持。 二、公司未来在发展中加强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目标是成为区域性的支线航空公司。 公司计划从 20xx 年第三季度开始,每年引进 3 架 XX飞机, 5 年内, XX运力规模达到 30架,通过大规模的运力投入和市场培养,构建以珠海、贵州主要运营基地,形成以区域枢纽轮辐式和点对点相结合覆盖全国的支线航线网络。 开通国内航线 50 条,通航城市 80 个以上,年旅客运输量 500万人次。 在未来五年内将成为区域性的支线航空公司。 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 为了解决中国干线与支线航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民航总局已经出 台一些关于支持支线发展的一些优惠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陆续到位,将改变中国支线航空经营的困境。 五、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具有较强优势。 公司将秉承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理念。 从公司开始成立,照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职能体系建设。 员工普遍具有很好的忠诚度,公司气氛活跃,作风新锐,鼓励创新和变革,没有国有航空公司浓厚的官僚主义作风。 公司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具备很强的战略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力。 同时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建设运行保障指挥中心、飞行准备中心,以14 提高办公效率和生产运营能力。 六、具有良好的服务品质和强大的安全管理能力。 公司成立以来,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抓。 加强安全监督和监察检查力度,建设了具有高水平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 质量评估体系,提升了安全运行的质量水平和飞行安全品质的控制能力。 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问题,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七、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有着坚实的资源保障的。 第五章: 公司战略及市场定位 一、战略定位 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区域性的支线航空公司。 打造覆盖国内西南、华南地区,辐射东南亚的国际性区域支线网络。 二、市场定位 ㈠ 目标市场定位 15 从中国航空市场布局来看,日均频率小于 2 班 /天的瘦薄航线占总量%,高机型等级、低航班频率使旅客需求多样性无法得到满足,尤其是公商务旅客对时效性的高要求无法实现,支线运输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市场规模 每天每航线 单程客运量 市场数量 平均规模 航班频率 平均座位 /航班 快线市场 1000 33 1732 167 大运量市场 4001000 76 645 146 中等运量市场 200400 90 283 120 瘦薄市场 50200 256 100 90 缝隙市场 50 587 15 60 我国航空市场发展不平衡原因在于我国运输企业主要运力投放于大的干线市场,在这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收益水平受到制约,大型飞机毫无优势可言;而 小运量市场由于受机型限制,开发成本较高,市场一直得不到有效挖掘。 因此,公司未来选购的 XX 正是弥补了国内 80 座级飞机的空白,将是这些市场合适选择。 小机型、高频率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方便,是支线公司赢得市场竞争的法宝,也是支线市场发展的需求所在。 综上,公司未来市场定位以市场规模为原则, XX 主要以中等运量以下市场为目标,其市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之间及部分规模较小省会城市之间和经济较为发达二线城市之间。 ㈡ 目标客源定位 航空运输企业目标顾客群体由企业提供产品的特点决定,支线航空运输由于受小机型单座成本高的约束,我们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其提供产品必定是高价位的,而面对旅客也必定是对票价不敏感的高端旅客。 世界支线航空运输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市场规律,美国支线运输的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