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自然和谐发展;将南宁市 最终 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健康协调 的“中国绿城”。 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建设,抓 好生态广西建设相关示范项目, 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生态体系。 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区域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严格和有效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河湖、水库等生态敏感地区。 ( 2)存在问题 南宁市通过多年来的绿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绿化步伐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后,使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南宁绿化面临的 任务仍十分艰巨,与国内外相关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 ①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形成结构清晰的绿地体系 从整体来看,南宁市现状绿地分布零散,尚未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清晰的城市绿化体系。 ② 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 从公园的布局上看,市级和区级公园主要集中在城区东部、邕江以北,城北区、江南区等部分城区明显存在着公园绿地指标偏低,与服务人口不相匹配的矛盾。 从整体上仍存在数量不足和布点不均,主要集中在青秀区和兴宁区,其他片区密度明显下降,难以满足市民就近休憩的需要。 ③生产绿地不足,分布零散,不成规模 据 20xx 年统计资料, 南宁市建成区内生产绿地面积为 公顷,建成区外生产绿地为 150 公顷,其中建成区内园林系统为 公顷,系统外为 公顷。 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的 %,远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 2% 以上 ”规定。 随着园林绿化苗木需求的增长,专业苗木的生产面积没有增长,苗木和花卉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绿化的需求。 此外,建成区内除少量生产绿地较成规模、并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外,西侧的生产绿地则较多分布在水系附近,零碎分散,交通不便,不利于生产施工的需要。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南宁 旅游 市场客源现状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 在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开展宣传促销,与各地参展商开展交流与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在国际市场开发上,南宁市参加自治区赴奥地利、南非等国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并举办旅游新春文化节;赴东盟各国参加“走进东盟 — 中国广西国际旅游大篷车”活动。 20xx 年南宁旅游收入居广西之首。 作为中国 —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每年一度在南宁市举行的一系列国际性会议活动,给这个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带来的惠益正日益显现。 根据 20xx 年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20xx 年, 南宁市 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增长 %。 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 万人次,增长 %。 其中,外国人 万人次,增长 %,境外旅游者中,来自东盟国家的有 万人次,增长 %;港、澳、台同胞 万人次,增长 %。 全年全市国际旅游收入 亿元,增长 %。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102 亿元人民币,在广西全区率先突破旅游收入百亿元大关,接待旅游者数量及旅游总收入 列广西 14 个城市首位,成为广西最大的旅游城市。 南宁市 20xx20xx 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如下表所示: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表 32 南宁市 20xx20xx 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 指标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南宁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万人) 较上年增长( %) 注: 数据来源:南宁市 20xx—— 20xx 年社会经济及统计公报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现状 ( 1)植被现状 青秀山 原生植被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层多为樟科、壳斗科、茶科、金缕梅科、大戟科、桃金娘科、蕃荔枝科等种类所组成。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城市建设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原生植被已丧失殆尽,现有植被为次生的马尾松林,大叶栎林、柑桔及其它荒草地、农作物植被等代替,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 项目区植被有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还有部分杂生灌木和少量的人工乔木。 ① 青秀山风景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青秀山风景区的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 , 都是在过去 20 年中绿化项目中所种植的树。 九十年代,主峰凤凰岭上发生了一场山火。 山火之后,部份森林发生 变化,种植了大量的本地花灌木,如杜鹃、山桃、李树等。 在山顶缓坡周围的草坪被加宽。 缓坡的地形也被更改,种植了亚热带树种棕榈类植物。 草坪周围的一大片树林也做了改变以体现南国特征。 这一地区用于大型户外集体活动,并添置了芳香园、百花园、药用植物园和其他植物风景区。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② 建成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 马尾松纯林:青秀山风景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占地面积最大,面积 1495374 ㎡ ,约占全园面积的 %,主要分布于两大区域,不同区域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 入口处至抗日学生军纪念碑的马尾松林树龄较小,郁闭度 ,林下 几无灌木。 凤凰塔以东的马尾松林郁闭度稍高,可达到 ,具有明显的 3—4 层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特点。 下木有木槿、檫木、乌柏、白纸扇、桃金娘、对叶榕等,地被层有大量蕨类植物,如东方乌毛蕨、铁线蕨、铁芒萁等。 桃花园处的马尾松林经人工改造较多,上木稀疏,下木为杜鹃,地被层种类较多。 马尾松 大叶栎混交林:索道上站 —办公区。 林分结构简单,上木为马尾松和大叶栎,几无下木及地被。 马尾松 大叶栎 火力楠混交林:龙象塔下向西延伸逐步过渡为杂木林,具有复杂的复层混交结构。 上木为马尾松、大叶栎、火力楠,第二层有石栎、乌柏、格 木等树种,灌木层包括桃金娘、野牡丹、对叶榕、鸭脚木等树种,地被层种类丰富。 杂木林:主要分布于江边,上木有马尾松、粉单竹、柠檬桉、台湾相思、石栎、樟树、楠树等,但结构并不均匀,在某些局部区域内形成了以某种或某几种树为优势种的群落,如马尾松 —粉单竹群落,马尾松 —柠檬桉 ——台湾相思群落。 ③ 未开发区的植被: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未开发区( 99 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 其中荒地约 10%、荔枝林 10%、龙眼林 20%、香蕉占地 25%、水稻田约为 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 10%,水面约为 5%。 该区 植被较为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④ 青秀山植被类型与结构 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较为单纯,面积大,形成气势宏大的亚热带森林景观;景区内人工群落类型丰富多样,形成各种特色的稳定的植物景观。 马尾松人工纯林 : 是景区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面积 1,495,374 ㎡ ,占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园面积的 %。 不同区域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郁闭度 ~。 其他人工植被类型还有马尾松 大叶栎混交林、马尾松 — 大叶栎 — 火力楠混交林。 景区内对人工林进行过改造的主要人工景观植物群落有 :苏铁园的苏铁群落、雨林大观的仿雨林复层结构群落、桃花群落、环山秀坪的棕榈类 草坪群落、火力楠纯林、格木林、火力楠林复层结构、棕榈类植物群落。 未开发区( 99 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当前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 其中荒地约占 10%,荔枝林占 10%,龙眼林占 20%,香蕉占地 25%,水稻田约为 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 10%,水面约为 5%。 植被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造 空 间。 ⑤ 植物种类 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及天然植物和人工林,景区周围有村边风景林如榕树、扁桃树以及竹子等, 景区的乔木主要有松树、桐树、相思树等。 在尚未开发的景区中,园艺场内丘陵旱地种植有桃、菠萝、香蕉、龙眼、荔枝、柑橙、番石榴、腰果和梅子等。 ⑥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 本项目建在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未开发区,总占地 1260 亩,为旱地、居住用地、水田、果园、水域、灌木林,植被类型较单一,以果树为主,除此之外还有 一些杂草灌木,地表裸露较多,植被不发达。 主要的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榕树、桃金娘、黄茅草、竹子等,果树主要有扁桃树、龙眼、荔枝、芒果、香蕉,还有少量花生、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项目区以农业生态为主。 ( 2) 青秀山 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现状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一百八十九米, 风景优美、 气候宜人, 拥有龙象塔、天池等 23 个景点,是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区。 是南宁市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到南宁商务及休闲旅游的首选,近几年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旅游的人数已超过 120 万人次 /年。 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发 [20xx]9 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 , 青秀山森林公园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区,南面和东面连接邕江的地域,主要分为核心景区、北坡生态保护区及森林植物乐园 三大部分,总面积约为 13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约 平方公里)。 青秀山森林公园 将 建 设 成为规模宏大、植物品种丰富、景色壮观、环境优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 ( 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划分成保护区、风景区、和功能区。 ①保护区 青秀山的历史断面和林区坡地内的历史遗迹; 龙象塔及其庭园; 山脊的古道 (凤凰翼 )和该地区中的历史名胜和遗迹。 ②风景区 青秀山临邕江一侧的河岸将作为风景保护区; 青秀山的南岸将作为 风景控制区; 南宁市总体规划对青秀山大部份的风景控制地区 (从青山园艺场的另一侧往东 )将规划为森林风景区,市区规划区范围以西的土地保留用于园林、森林和园艺,以吸引游客前往青秀山旅游; 根据总体规划,在青秀山风景区内将对林地、森林和所有位于其它规划分区内的“玫瑰花蕾”进行自然景区划分。 ③功能区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功能区主要指人流活动密集,活动内容集中的区域,包括主入口门区、科技区、现代活动区、植物园、生活文化区、健康疗养区、野外露营区、生态休闲区、邻水休闲区等九大区域。 拟建项目位于功能区内。 近年来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 人数如下表 33 所示: 表 33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20xx20xx 年接待游客情况 指标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青秀山 接待游客人数 (万人) 较上年增长( %) 备注:资料来源:业主收集整理; 20xx 年由于青竹立交对游客量造成一定影响。 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 20xx 年 5 月审批的 ***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青秀山背面山体为青秀山主要入口区。 但 在建设保护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致使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草丛生,极大的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 2)青秀山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对全市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越来越大,现有森林面积远不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8。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避暑向四季旅游转变、由区域性景区向全国知名景区转变 ”。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将 XX打造成为国家 5A 级景区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规划和策划,以 “ 重塑 XX、再造 XX,打造中国最美的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 的方案已初步形成。 一是依托 “一镇八区”,打造“一环三线”。 “一镇”即将云中湖 可行性研究报告 2 建设为风情独特的山地度假小镇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 十一 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1993年国务院转 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垫层厚度为 10cm。 浇完后 1218h 内进行混凝土养护。 风机基础环 安装:垫层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开始安装风机塔架及基础环,首先保证垫层的水平;基础环吊装时上好三个脚并放置于垫层上。 随后用精密水准仪调整基础环的水平度在允许范围内并尽可能精确,焊接好调整螺丝,最后在基础环底部和上部四周进行加固拉接,使之处于更加的稳定位置。 风机塔架基础环预埋时,采用有效施工措施固定基础环的水平调节杆等部位
定古枋( A 区),南邻望月堂( C 区),二层至三层,设计为明清风格的四川民居仿古建筑。 工程基础类型:柱下独立基础。 结构部位的砼 强度等级:基础为 C25;地梁为 C30;主体框架梁、板、柱为 C30; 8 构造柱为 C20。 本工程为局部三层建筑。 建筑最高高度 (脊顶 )。 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工程等级为Ⅲ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
2016公务员时事政治汇总(全)_图文 12015年1月时事政治一、国内部分:12月31日23时35分,上海市黄浦区外滩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22时,已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踩踏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 春节
72 1050 东龙口 透水砖 357 710 220 西龙口 透水砖 479 1508 22 合 计 2192 6585 326 静态交通设计 拆除公园内原有广场后新建广场和临时停车场 (不含踏步面积),满足景区服务工作的需要。 广场上增设花坛、设置围树椅、条椅等基础设施,供游人休憩。 具体做法:面层(见下表) 30 厚 1: 3 水泥砂浆( 随铺随抹) 100 厚 C20混凝土 300 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