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xx年高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错误; C、配制 ﹣ 1的纯碱溶液时用精度为 ,用精度为 ,故 C错误; 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是否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原理,锥形瓶中是否含有蒸馏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涉及盐桥原电池的构成、物质性质的检验实验设计、溶液的配置以及中和滴定实验的误差分析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纯碱溶液溶解苯酚: CO32﹣ +C6H5OH→C 6H5O﹣ +HCO3﹣ B.用强碱溶液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 NO+NO2+2OH﹣ ═2NO 3﹣ +H2O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MNO2+4HCl(浓) Mn2++2Cl﹣ +Cl2↑+2H 2O D.向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Al3++4NH3H2O═AlO 2﹣ +4NH4++2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碳酸钠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B.原子个数不守恒; C.氯化氢为强电解质,应拆成离子形式; D.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解答】 解: A.用纯碱溶液溶解苯酚,离子方程式: CO32﹣ +C6H5OH→C 6H5O﹣ +HCO3﹣ ,故 A正确; B.用强碱溶液吸收工业制取硝酸尾气,离子方 程式: NO+NO2+2OH﹣ ═NaNO 2﹣ +H2O,故 B 错误; C.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离子方程式: MNO2+4H++2Cl﹣ Mn2++2Cl﹣+Cl2↑+2H 2O,故 C错误; D.向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离子方程式: Al3++3NH3H2O=Al( OH) 3↓+3NH 4+,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9.铅蓄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电极材料是 Pb和 PbO2,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现用铅蓄电池电解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蓄电池放电时,每消耗 ,共生成 PbSO4 B.电解硫酸钠溶液时的阳极反应式为: 4OH﹣ ﹣ 4e﹣ =2H2O+O2↑ C.电解后,硫酸钠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但 c( Na2SO4)会变小 D.蓄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其电解液中 H2SO4的浓度、密度都变大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 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铅蓄电池总反应为 PbO2+Pb+2H2SO4 2PbSO4+2H2O,放电时, Pb为负极,被氧化生成 PbSO4,电极反应式为 Pb﹣ 2e﹣ +SO42﹣ =PbSO4,正极反应为 PbO2+2e+4H++SO42﹣ =PbSO4+2H2O,充电为放电的逆反应,电解硫酸钠溶液实际上是电解水,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 A.放电时,根据 PbO2+Pb+2H2SO4=2PbSO4+2H2O知,每消耗 ,共生成,故 A错误; B.电解硫酸钠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则阳极的反应式为 4OH﹣ ﹣4e=2H2O+O2↑ ,故 B正确; C.电解硫酸钠溶液实际上是电解水,水的质量减小,溶液的体积减小,则 c( Na2SO4)增大,故 C错误; D.根据蓄电池放电时的反应可知,放电时消耗硫酸,则放电时电解液中 H2SO4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密度减小,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铅蓄电池,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电池的总反应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注意放电时溶液中硫酸浓度的变化. 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甲 乙 丙 戊 A NH3 Cl2 N2 H2 B C SiO2 CO CuO C Al( OH) 3 NaOH溶液 NaAlO2溶液 CO2 D 乙醇乙酯 NaOH溶液 乙醇 乙酸 (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 【专题 】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反应甲 +乙 → 丙 +丁,丙 +戊 → 甲分析,将四个选项中的各物质代入,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这两个反应是否能发生,如果能发生,则正确,否则错误. 【解答】 解: A. 8NH3+3Cl2═6NH 4Cl+N2, 3H2+N2⇌2NH3,能实现转化,故 A不选; B. SiO2+2C Si+2CO↑ , CO+CuO Cu+CO2,不能实现转化,故 B选; C. Al( OH) 3+NaOH=NaAlO2+2H2O, NaAlO2+CO2+2H2O=Al( OH) 3↓+NaHCO 3 ,能实现转化,故 C不选; D. CH3COOCH2CH3+H2O CH3CH2OH+CH3COOH,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为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能实现转化,故 D不选;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明确 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为制取粗硅的反应,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共 5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15分) 11.下列实验室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均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铁器(植物油) 热纯碱溶液 洗涤 B BaCO3( BaSO ) 饱和碳酸钠溶液 搅拌、过滤 C KNO3( NaCl) 水 蒸发结晶 D HCl( Cl2) 饱和食盐水 洗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分析】 A.热纯碱可促进油的水解; B.碳酸钡、硫酸钡均不溶于碳酸钠,但硫酸钡平衡发生移动; C.二者均溶于水; D. HCl极易溶于水. 【解答】 解: A.热纯碱可促进油的水解,洗涤可除杂,故 A正确; B.碳酸钡、硫酸钡均不溶于碳酸钠,但硫酸钡平衡可正向移动,则饱和碳酸钠溶液能除杂,故 B正确; C.二者均溶于水,蒸发结 晶不能除杂,应利用冷却结晶法分离,故 C错误; D. HCl极易溶于水,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 D错误; 故选 AB.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双氢青蒿素治疟疾疗效是青蒿素的 10倍.一定条件下,由青蒿素合成双氢青蒿素示意如下: 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分子中治疗疟疾的活性基 团是过氧基 B.双氢青蒿素分子比青蒿素分子多 1个手性碳原子 C.理论上每摩尔青蒿素水解需要消耗 1molNaOH D.每摩尔双氢青蒿素可以与 1molNaHCO3反应生成 1molCO2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过氧基具有强氧化性; B.青蒿素手性碳原子如 ,所以有 7个;双氢青蒿素分子内含有 8个手性碳原子; C.青蒿素水解含有酯基,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D.双氢青蒿素与碳酸氢钠不反应. 【解答】 解: A.过氧基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故 A正确; B.青蒿素手性碳原子如 ,所以有 7个;双氢青蒿素分子内含有 8个手性碳原子,比青蒿素中多连接羟基的碳原子,故 B正确; C.青蒿素水解含有酯基,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水解需要消耗 1molNaOH,故 C正确; D.双氢青蒿素与碳酸氢钠不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 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难点是判断手性碳原子个数,题目难度中等. 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口铁(镀锡铁皮)镀层破损后铁仍不易腐蚀 B. CH3Cl( g) +Cl2( g) CH2Cl2( l) +HCl( 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H > 0 C. 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 CuSO4溶液可生成 CuS沉淀,则 Ksp( CuS)< Ksp( MnS) D.合成氨生产中将 NH3液化分离,一定能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 H2的转化率 【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反应热和焓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分析】 A、镀锡铁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铁做负极被腐蚀; B、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H ﹣ T△S < 0来判断; C、 Ksp反映物质的溶解程度,沉淀向着 Ksp更小的物质转化; D、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会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的速率. 【解答】 解: A、镀锡铁镀层破损后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铁做负极,容易被腐蚀,故 A错误; B、该反应的 △S < 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 △H ﹣ T△S < 0,则 该反应的 △H < 0.故 B错误; C、沉淀向着 Ksp更小的物质转化,当 MnS悬浊液中滴加少量 CuSO4溶液可生成 CuS沉淀,则 Ksp( CuS)< Ksp( MnS),故 C正确; D、合成氨生产中将 NH3液化分离,降低正反应速率,提高 H2的转化率,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涉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平衡以及沉淀的转化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4.常温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向 ﹣ 1LNa2CO3溶液中通入适 量 CO2气体后: c( Na+) =2[c( HCO3﹣ ) +c( CO32﹣ ) +c( HCO3) ] B.在 pH=8的 NaB溶液中: c( Na+)﹣ c( B﹣ ) =10 ﹣ 7molL﹣ 1 C.在 ﹣ 1NaHSO3溶液中通入少量 NH3气体后: c( Na+) +c( H+) =c( HSO﹣ 3) +2c( SO32﹣ ) D.在 ﹣ 1的氯化铵溶液中: c( Cl﹣ )> c( NH4+)> c( H+)> c( OH﹣ ) 【考点】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 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 A.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反应后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根据物料守恒判断; B. pH=8的溶液中,常温下 c( H+) =110 ﹣ 8molL﹣ 1,根据 NaB溶液的电荷守恒判断; C.根据混合液中的电荷守恒判断; D.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判断各离子浓度大小. 【解答】 解: A.向 ﹣ 1LNa2CO3溶液中通入适量 CO2气体后,溶质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钠溶液,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c( Na+)< 2[c( HCO3﹣ ) +c( CO32﹣ ) +c( H2CO3) ],故 A错误; B.常温下在 pH=8的 NaB溶液中, c( H+) =110 ﹣ 8molL﹣ 1, c( OH﹣ ) =110 ﹣ 6molL﹣ 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 Na+)﹣ c( B﹣ ) =c( OH﹣ )﹣ c( H+) =10 ﹣ 7molL﹣ 1,故 B正确; C.在 ﹣ 1NaHSO3溶液中通入少量 NH3气体后,反应生成硫酸钠、硫酸铵,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 Na+) +c( H+) +c( NH4+) =c( HSO3﹣ ) +2c( SO32﹣ ) +c( OH﹣ ),由于 c( NH4+)不一 定等于 c( OH﹣ ),则无法判断 c( Na+) +c( H+)与 c( HSO﹣ 3) +2c( SO32﹣ )的大小,故 C错误; D.在 ﹣ 1的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显示酸性,则: c( Cl﹣ )> c( NH4+)、c( H+)> c( OH﹣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 Cl﹣ )> c( NH4+)> c( H+)> c( OH﹣ ),故 D正确; 故选 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反应后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大好河山、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含义及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 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5. TK时,向 ,反应 COCOl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