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共赢的作用,即: 一是对于产品和技术的推广,主机商推出好的产品,以 ISP 作为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2 离客户最近的一个平台,共同去推广。 二是实现多元化合作销售,帮助主机商和备件制造商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 包括业主内的各方运营成本,控制好风险,提高风机的可靠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对关键零部件制造商的品牌,他的忠诚度也一定会提高。 有利于快速解决风电业主所遇到的困难 风场的业主分布很广,作为任何一个整机商或者是一个部件的制造商,独立制造覆盖整个网络,包括服务的及时、服务的质量好,难度非常大,这是由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同时作为业主来说,当遇到风机故障,他希望及时发电,尤其是比较缺电的地区,他希望快速的消缺,不仅有缺货,还有缺人。 因此,对于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个方面,必须要效率高、反应快 ,只有真正帮助业主,解决他急需的问题,就是快速消缺。 其次,必须成本要低,必须要控制好运营成本,保证价格的竞争力。 最后是多机型,第三方公司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群体,它既不是主机商,也不是业主,他服务各种机型,尤其是主流机型提供服务能力。 第四个是服务质量好,要达到和整机商一样的效果。 要有很强的销售能力和更加灵活的商务条款。 有利于物料优化,盘活滞库。 不同的业主属于不同的发电集团,虽然同一个区域有同一品牌同一类型的风机,但是这些资源没有办法共享,这也是风电行业现在的机制现状所决定的,所以本项目实施后,可以通过 建立第三方服务公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3 司的平台,实现减少浪费,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这也有利于风电行业降低运营成本。 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备库 +服务的区域化,即将备件放在离业主、离风机最近的地方,能够实现快速响应。 对于装机比较早,出保以后的风场所在的区域,只有实现了区域化,才能保证小的部件短时间之内到现场,如果是大的风场最多三天到现场。 同时三级库的管理,也就是说对于一些不太易损的有中心库的管理,对于可能易损同时又一定批量需求的部件在区域存储,对于最需要的在现场存储。 本项目实施后,将引入电子平台,运用类似于在电商平台模糊查找的方 式,能够帮助业主能够快速的去找到他想要的产品,使得不太熟悉备品备件的采购人员快速找到想要的备件。 同时,备品备件离不开专业的服务能力,有一些备件,尤其是这些备件需要专业的服务能力才能够快速的完成更换,完成调试,这个需要具备服务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专业的 ISP 来说可以做到1+1 大于 2 的效果。 借助完整的供应能力以及对技术的研发能力,为业主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这样服务和备件在这个点就可以充分结合。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将及大地提高甘肃 XX 地区风电场风机的那个工作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了风机运 营效益,为XX 地区风力发电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4 第 四 章 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 “ 十一五 ” 时期,我国颁布施行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鼓励风电发展的分区域电价、费用分摊、优先并网等政策措施,建立了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体系,并组织了风能资源评价、风电特许权招标、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促进风电产业发展,推动风电技术快速进步,我国风电产业实力明显提升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国风电产业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风电产业开始步入全面、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新阶 段。 基本摸清风能资源状况,具备了大规模发展风电的资源基础。 国家组织开展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规划选址和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建设,建立了全国风能资源数据库,基本掌握了全国风能资源状况。 全国陆上 70 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约 亿千瓦,近海 100米高度 525 米水深范围内技术开发量约为 亿千瓦、 2550 米水深范围约为 亿千瓦。 “ 三北 ” ( 东北、华北、西北 ) 及沿海地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内陆地区风能资源分布也很广泛,可满足风电大规模发展需要。 风电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在电力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显现。 “ 十一五 ” 时期我国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装机容量从 20xx 年的126 万千瓦迅速增长到 20xx 年的 3100 万千瓦。 到 20xx 年底,我国已建成 802 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 万台,形成了一批装机规模百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基地,内蒙古风电装机达到 1000 万千瓦以上。 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5 风电已经成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增电源。 20xx 年全国风电发电量 500 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 % ,在内蒙古西部电网,风电发电量已占到全部发电量的 9%。 风电技术水平快速提高,设备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 十一五 ” 时期,我国风电设备研发设 计和制造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 兆瓦和 2 兆瓦风电机组成为主流机型, 3 兆瓦风电机组已研制成功并开始批量工程应用, 5 兆瓦和 6 兆瓦陆上和海上风电机组相继研制成功,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内资企业为主导、外资和合资企业共同参与的风电设备制造体系,在开发适应国内风能资源特点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建设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初步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的 管理办法、技术规定和工程规范,建立了国家级风电设备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完善了检测试验技术手段,依托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建立了多个国家级风电技术研发中心,将风电纳入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培养了多层次的风电专业人才。 通过大规模风电建设,逐步形成了专业的风电场规划设计、工程咨询、建设安装和运营管理力量,满足了风电规模化发展需要。 发展形势 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6 十分迫切。 福岛核事故对核电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风 电技术进步和成本不断下降,世界各主要国家对风电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均寄予厚望。 但受风能资源特性的影响,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大,风电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一是风电并网和市场消纳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我国风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风电设备制造能力逐步增强,风电发展已从过去设备制造能力的制约转变为市场消纳能力的制约,特别是在 “ 三北 ” 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风电出力受系统运行条件限制的问题日益突出。 这一问题的出现,既与风电出力具有波动性的特点有关,也与风电与其它电源、电网相互发展不协调以及电力管理体 制不适应风电的特点有关。 优化电源结构和电网布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能源特点的电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势在必行。 二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与全球领先的风电设备产量及生产规模相比,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 目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主要是依靠引进技术成长起来的,风电机组设计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国外,国内低层次技术的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 部分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单纯以降低成本方式占领市场,忽视技术进步、产品可靠性等内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已暴露出一些风电设备质量 问题。 此外,一些附加值较高的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材料和元器件尚未改变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影响了风电产业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高。 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7 三是风电开发建设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开发风电支持力度的加大,各地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很高,但一些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没有落实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方案的情况下,盲目加快风电建设速度,加剧了风电并网运行困难。 同时,个别地区盲目引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并强制风电开发企业采购本地制造的风电设备,既加剧了风电设备低水平重复扩张,也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了风电开发建设秩序。 此外,风电并网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风电建设、运行、检修维护和技术监督等环节的管理亟需进一步加强。 科技部《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电脑中提出 风电发展的总目标是 :实现风电规模化开发利用,提高风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使风电成为对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的新能源。 加快风电产业技术升级,提高风电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使风电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 十二五 ” 时期具体发展指标为 : ( 1) 到 20xx 年,投入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1 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 1900 亿千瓦时,风电发电量 在全部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3%。 其中,河北、蒙东、蒙西、吉林、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江苏沿海和山东沿海、 XX 等大型风电基地所在省 (区 )风电装机容量总计达到 7900 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500 万千瓦。 ( 2) “ 十二五 ” 时期,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和核心部件制造技术取得突破,海上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完整的具有国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8 际竞争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 到 20xx 年,形成 3 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整机制造企业和 10 15 家优质零部件供应企业。 在 “ 十二五 ” 时期提升风电产业能力和完善风电发展市场环境的基础上 , 20xx 年后继续推动风电以较大规模持续发展。 到 2020 年,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 2 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风电年发电量达到 3900 亿千瓦时,力争风电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中的比重超过 5%。 重点开发酒泉 XX、玉门、肃北及民勤等地区风能资源。 “ 十二五 ” 时期,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 启动民勤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 到 20xx 年,甘肃省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1100 万千瓦以上。 调整优化酒泉地区产业结构,增加当地用电负荷并加强需求侧管理,提高本地消纳风电能力。 在甘肃与青海等地区 750 千伏骨架电网建成完善后,利用黄河上游水电与风电协调运行,提高西北电网整体消纳风电的能力。 结合西北电网与外区联网通道,研究扩大西北风电的消纳市场。 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19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肃省 XX 县 XX 高速公路收费站东侧。 建设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XX 县 位于 甘肃 省西北部,归 酒泉市 管辖。 总人口 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 渊泉镇。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 1500 米。 XX县地处甘肃省 河西走廊 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 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 新疆 哈密市相接,自古以来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县境东西长185 公里,南北宽 220 公里,面积 万平方公里,全县辖 5 镇 10乡、 86 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有汉、回、蒙、藏等 21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万人。 XX 地域辽阔,水土资源相对丰富,是典型的农牧业县。 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方米,有各类水库、塘坝 37 座,总蓄水量 亿立方米,其中双塔水库库容达 亿立方米,是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 拥有耕地 50 万亩,天然优质草场 3000 多万亩,适宜于小麦、玉米、棉花、蜜瓜、枸杞、甘草、红花、番茄、葡萄、酒花等多种农作 物生长。 全县已形成 10 万亩粮食、 10 万亩棉花、 10 万亩蜜瓜、 10 万亩甘草、 5 万亩枸杞、 5 万亩果蔬、 70 万头只牛羊的产业布局。 正在向全省养羊大县行列迈进。 风力发电机构件加工与维修基地建设项目 20 全县已具备 5 万吨番茄酱加工、 1 万锭棉纱、 1 万吨棉籽精炼油、 4万吨棉仁蛋白和 50 万头(只)牛羊屠宰加工生产能力。 享有中国 “蜜瓜之乡 ”和 “锁阳之乡 ”美誉。 XX 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银、铜、铁、铝、铅、锌、花岗岩、 大理石 等 40 余种矿产品,地质储量 2813 万吨,其中铅 16 万吨,锌 8 万吨,铁矿 20xx 万吨,黄金储量和产量曾居全国第六位,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 花岗岩分布较广,储量超过 15 亿立方米,并以品种多、色泽好、块度大、石质硬、出材率高而闻名全国。 全县矿产品加工企业已具备 100 万吨铁精粉、 100 万吨铁球团、 40 万吨生铁、5 万吨粗铅、 40 万平方米石质板材、 6 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各类矿产资源正在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XX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信息畅通无阻。 兰新铁路、敦煌铁路贯穿全境,国道 312,省道 31 215 线及嘉安、安敦高 等级公路纵横交错,瓜星高速、兰新铁路客运双线开工建设,县城距敦煌机场120 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这里信息畅通,通讯便捷,光缆、微波数字传输、移动通讯、数据通信并举,数字电视开通。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xx 年,在面对国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下,县委、县政府坚持 “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的总基调,强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