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卷含解析苏科版内容摘要:

盖灭,所以 ① 正确; ② 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熄,会使火焰引燃灯内酒精,引起失火,所以 ② 错误; ③ 酒精具有可燃性,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个酒精灯,故 ③ 错误; ④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 ④ 正确. 综上可知, ①④ 正确, ②③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中的物质的加热,加热最常用的仪器就是酒精灯,因此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要记牢.本考点还有一个特 点:选出正确的答案之后,自己再填一个正确选项,这是近几年刚出现的一个题型,要好好把握. 10.下列实例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的是( ) A. 液化气打火机 B. 仙人球的针状叶子 C. 蒸饭车 D. 用纸锅烧水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 1)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压缩体积,二是使气体温度降低. (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从这三个方面考虑可以加快蒸发或减慢蒸发. ( 3)蒸饭车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来蒸 饭. ( 4)水的沸点是 100℃ ,而纸的着火点是 183℃ .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 100℃ ,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 【解答】 解: A、液化气打火机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得到的.故 A不合题意; B、沙漠中干旱、高温,水分蒸发很快.仙人掌适合在沙漠中生存,因为它的叶子是针状的,尽量减与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从而减小水分的蒸发.故 B不合题意; C、蒸饭车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来蒸饭.故 C符合题意; D、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当水的温度达到 100℃ 时,吸热 不升温,吸收的热量用于汽化.因此,用纸做的锅装上适量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水烧开了,而锅不会损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而这时还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故锅不会损坏.故D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利用液化放热原理工作的工具和常见现象,要会用物理知识来分析. 1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冬天江河结冰 C. 春天白雾弥漫 D. 阳光下露珠变小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 (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 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冰雪遇暖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 A正确; B.冬天江河结冰,是液体的水凝固为固体,故 B错误; C.春天白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 C错误; D.阳光下露珠变小,是液体的露珠汽化为水蒸气,故 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 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2.如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 2)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 3)读数时,不能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 ( 4)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 解: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 A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 测液体中,故 B错误; C、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 C错误; D、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3.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 因为水蒸发吸热 B.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C.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 ( 1)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 ( 2)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解答】 解: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故 A正确; B、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与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汽化吸热的原理,但简易冰箱没用到液化放热,故 B错误; C、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故 C正确; D、加大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因此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了蒸发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关键是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C.稍后也沸腾了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液体沸腾条件: 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但沸腾时温度不再改变,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 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 ACD错误、 B正确.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 15.如图甲、乙所示,是在 “ 探究水的沸腾 ” 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线 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 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 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 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象,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 解:观察图丙可知, a升温快、 b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甲组水的质量小于乙组水的质量. A.图线 a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故 A错误; B.图线 b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 数据,故 B错误;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 C正确; D.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 “ 探究水的沸腾 ” 实验,并且考查了水的沸点和水多少之间的关系,知道水的沸点与水的多少无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 13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9 分) 16. “ 会说话的汤姆猫 ” 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 “ 汤姆猫 ” 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 由于两种声音的 音色 (填 “ 音调 ” 、 “ 响度 ” 或 “ 音色 ” )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振动 产生的,通过 空气 传入手机的话筒中.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依靠空气或其它介质进行传播. 【解答】 解: “ 汤姆猫 ” 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 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手机的话筒当中. 故答案为:音色;振动;空气.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音色及声音产生和传 播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17.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 “ 共振 ” ,这是采用 转换法 (选填 “ 转换法 ” 或 “ 控制变量法 ” )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将此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 不能 (选填 “ 能 ” 或 “ 不能 ” )观察到小球弹起.这是因为 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 1) “ 转换法 ” 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 物质,形象直观. ( 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 解:( 1)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是转换法. ( 2)在月球做这个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故答案为:转换法;不能;月球上是真空,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方面分析解答.注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和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18.如图所示,体育课上小明和小华同学合作做 “ 测量声速 ” 的实验,小华应该 看枪烟 (选填 “ 听枪声 ” 或 “ 看枪 烟 ” )开始计时,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比声速 快 得多,若在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故意按另一方法计时,记录成绩为 ,则该同学的实际成绩为 s. 【考点】 声速;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 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肯定少了,所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是:测得的百米跑成绩加声音传播 100m的时间. 【解答】 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 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 由 v= 得,声音传播 100m所需时间: t 声 = = ≈ , 这位同学的实际成绩: t 运动员 =t+t 声 =+=. 故答案为:看枪烟;快; .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是本题的关键. 19. 2020年 4月 16日, riben九州岛发生了 ,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 地震时伴有 次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 “B 超 ” 是利用 超 声波获得信息;超声波能进行塑料焊接是因为声波可以传递 能量 .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能量. 【分析】 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往往伴有次声波产生;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其中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 “B 超 ” 属超声波的应用,医生利用了 B超来获取人体的相关信息. 【解答】 解: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而有些动物听觉灵敏,可以感受到次声波; 在震后伤员救治时,医生用 “B 超 ” 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 超声波 能进行塑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