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抽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内容摘要: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 A正确; 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 B错误; 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 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 D错误; 故选 A. 9.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 A、 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A录到的有高、低音, 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由题意 “A 录到的有高、低音, B录到的只有低音, ” 结合 A、 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 解: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 由图可知, A距离鲸鱼较近, 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 A录到的有高、低音, 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故选 A. 10.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 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B.超声波的频率在 20Hz以下,人不能感知 C.超声波的频率在 20200Hz以上,人不能感知 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 ( 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 2020Hz,低于 20Hz的叫做次声波,高于 20200Hz的叫做超声波; ( 2)无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人的耳朵听不到. 【解答】 解: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司机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 故选 C. 11.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 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 解: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涨破温度计.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不符合题意.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 D. 1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 ” ,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 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 “ 我来也. ”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 A.和正常时一样 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 “ 也来我 ”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 “ 我来也 ”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 小李步行的速度约为 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小华追上小李时,他发出的声音还未传到小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小华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解答】 解: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 ,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 “ 也来我 ” ;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 “ 也来我 ” . 故选 B. 13.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 ℃ 和 ℃ .则甲乙两人的体温( ) A.甲的体温一定是 ℃ 和,乙的体温一定是 ℃ B.甲的体温可能不 是 ℃ 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 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 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 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 和,乙的体温一定是 ℃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 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 体温计的示数是 ℃ ,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 ℃ ,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 ℃ ,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 ; 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 ℃ ,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 ℃ 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 ℃ . 故选 D. 14.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了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是 39℃ B.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 100℃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 60℃ 【考 点】 温度. 【分析】 要了解常见的温度: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左右;知道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和沸水的温度. 【解答】 解: A、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左右,所以 A错误; 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所以 B正确. C、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所以 C错误;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与人的正常体温相差不大,约 35~ 40℃ 左右,所以 D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30分) 15.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 “ 音调 ”“ 响度 ”“ 音色 ” 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 填此词. ( 1) “ 震耳欲聋 ” 说明声音的 响度 大; ( 2) “ 悦耳动听 ” 说明声音的 音色 好; ( 3) “ 脆如银铃 ” 说明声音的 音调 高.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解答】 解:( 1) “ 震耳欲聋 ” 说明声音比较大,指声音的响度大. ( 2) “ 悦耳动听 ” 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 ( 3) “ 脆如银铃 ” 说明声音如银铃般清脆,指声音比较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音调. 16.大地震常 常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次声波 (选填 “ 次声波 ” 或 “ 超声波 ” ),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倒塌房屋中的一些被困人员,通过敲击物体使其 振动 发出声音,被及时获救.成语 “ 掩耳盗铃 “ 是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 (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2)人们把低于 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 (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 ① 在声源处减弱; ②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 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解:( 1)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 我们感知不到; ( 2)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