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xx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用电流表测定 A、 B、 C三处的电流,接下来所进行的操作合理的是( ) 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灯泡,获取多组数据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量程,重新测量一次 【考点】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实验. 【分析】 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 实验数据. 【解答】 解: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需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因此实验中,需换用不同规格灯泡,获取多组数据,故 B正确, ACD错误. 故选 B. 10.如图所示,是标有 “6V ” 字样的小灯泡,通过的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线.现将两只此规格的灯泡串联到 6V电源的两端,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只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 B.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值为 10Ω C.串联电路的实际电阻值为 16Ω D.串联电路的实际电功率是 3W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分析】 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灯泡的电阻相等,通过的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从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和串联电路的实际电功率,根据 P=UI求出每只灯泡的电阻和串联电路的实际电阻值. 【解答】 解:把这种规格的两只灯泡串联接在 6V的电源两端,则每只灯泡分得的电压都为3V, 由图象可知,此时电路电流为 , 每只灯泡的实际功率: P=ULI=3V =,故 A错误; 串联电路的实际电功率: P 总 =U 总 I=6V =3W,故 D正确 ; 由 I= 可得,每只灯泡的实际电阻值: RL= = =6Ω ,故 B错误; 串联电路的实际电阻值: R 总 = = =12Ω ,故 C错误; 故选 D. 二、填空题 11.坐在小船上,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所隐含的物理原理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 静止 的.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 1)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2)依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解答】 解: 当船桨向后划水时,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船向前运动说明船也受到了水对它向前的力,这个是船前进的动力,由此体现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与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船上的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静止. 12.如图所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为 ℃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其玻璃泡与毛细管的连接处的管径很细,且略有弯曲,水银降温收缩时,弯曲处会断开, 导致 毛细管中的水银不能回流到玻璃泡中 .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在对体温计进行读数时,一定要先认清该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图示进行读数;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主要区别是:常用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进行读数. 【解答】 解: 观察图片可知:该温度计分度值为 ℃ ,液面正对 ,故体温计的示数为: ℃ ; 它特殊的构造是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所以使用时,能使它离开人 体读数. 故答案为: ;毛细管中的水银不能回流到玻璃泡中. 13.晴朗的冬天,用塑料梳整理头发,越梳越蓬松,原因是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头发和梳子分别带上等量的 异种电荷 ;头发所带的 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而显得蓬松. 【考点】 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分析】 (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得电子带负电,能力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 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来判断. 【解答】 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由于摩擦而使头发带了电;头发和梳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答案为:异种电荷;同种电荷. 14.如图所示,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来回移动另一侧的纸片,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纸片距离凸透镜中心 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cm;接着将纸片远离凸透镜移动,纸片上的光斑 变大 (选填 “ 变大 ” 、 “ 变小 ” 或 “ 不变 ” ),纸片上光斑与凸透镜的镜面大小相同时,纸片距离凸透镜的中心是 20 cm. 【考点】 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分析】 解 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 太阳光相当于平行光,利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移动凸透镜,直到地面上会聚成的最小、最亮的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用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当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12cm时,此时距离大于焦距.故此时光斑比焦点的光斑要大,亮度不如焦点时的亮度. ② 纸片上光斑与凸透镜的镜面大小相同时,作图解答. 【解答】 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故让一透 镜正对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透镜的焦点; 因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 10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10cm.因为凸透镜会聚在焦点的光最亮、最小,所以若凸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将一直变大,亮度会越来越暗; 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会聚成焦点 F,光线到焦点 F,不会停止,继续传播,形成和凸透镜口径相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凸透镜到光斑的距离是 L=10cm,所以纸片距离凸透镜的中心为 2L=20cm. 故答案为: 10;变大; 20. 15. “ 五一 ” 假期中,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车的总质量是 ,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是 ,当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210 5 Pa;当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根据车距确认标志牌,小明测出车通过 200m距离所用的时间是 8s,则车的行驶速度是 90 km/h.( g取 10N/kg)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速度的计算. 【分析】 ( 1)已知车的总质量可求得其总重力,当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时,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重力,已知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然后利用压强公式求解; ( 2)根据小明测出车通过 200m距离所用的时间是 8s,利用速度公式求得车的行驶速度. 【解答】 解:( 1) F=G= 103kg 10N/kg= 104N, 车对地面的压强 p= = =2 105Pa; ( 2) v= = =25m/s=25 . 故答案为: 2 105; 90. 16.如图所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以较大的速度冲出跳台,因 惯性 运动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受到 重力 的作用,运动员要作竖直向下的运动. 【考点】 惯性;重力. 【分析】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 的一种属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以较大的速度冲出跳台,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所以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运动员要作竖直向下。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xx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