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20xx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 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 ”文中的“起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3. 1927年 4月 27 日至 5月 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 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24. 202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80 周年。 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总结: “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 下列对长征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②长征后开创了中国革命新的局面 ③结束了“左” 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④长征精神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26. 1949年 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 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 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共 56 分)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6 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7.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 ……人类从直接 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 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 材料三 1961 年 4 月 12 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 108 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 1969 年 7 月 16 日, “阿波罗 11 号 ”宇宙飞船从 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7 月 21 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 7 月 25 日平安返回地球。 材料四 1967 年,加拿大传播学家 《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 “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 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 „村落 ‟——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 …… 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 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 ”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 请回答: ( 1) 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5分 )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 (3 分 ) ( 3) 根据材料三,说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2 分 ) ( 4) 根据材料四,分析 “地球村 ”的特点。 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 “地球村 ”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4 分 ) 28.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扳投人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 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 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 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 年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