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增加引起的. ( 2) “ 温室效应 ” 使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升高,加快了冰川的熔化,使海平面上升. ( 3)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尽量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等.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水汽);海平面上升(或热带风暴频发);尽量少使用煤. 【点评】 本题考查了 “ 温室效应 ” 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其防治. “ 低碳 ” 、 “ 绿色 ”生活是当今倡导的最有效措施. 12.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 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不能 (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 不能继续吸热 .如果试管中装的另一种液体,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这种液体能沸腾,原因是 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解答】 解: ( 1)在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 ;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 的水的温度一样,都是 100℃ ,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 2)把试管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这种液体能沸腾,说明这种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故答案为:不能;不能继续吸热;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点评】 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13.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 液态氮 的沸点最低.如果在 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 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二氧化碳 . 物质 液态氧 液态氮 二氧化碳 沸点 /℃ ﹣ 180 ﹣ 196 ﹣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条件:吸热和达到沸点. 【解答】 解: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氨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 故答案为:液态氮;二氧化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 14.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加压 方法,使 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 降低 ..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 【解答】 解:液化石油气常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液化,这样易于储存; 当气体排出时会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液化气的内能减小,温度就会降低; 故答案为:加压,降低. 【点评】 此题结合生活中液 化石油气考查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 二、选择题(每题 2分,计 40分) 15.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 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 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 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从口腔内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解决此题. 【解答】 解:由于口腔内温度较高,且水蒸气较多,所以当温度较低的镜子进入口腔中时,水 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而吸附在镜面上.这样,就会使医生看不清病人牙齿的具体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火上烤一下,使镜面的温度升高,进入口腔后,水蒸气不会遇冷而液化. 综上分析,故选 B. 【点评】 解决此题,明确牙科医生使用小镜子的目的是前提;明确口腔内水蒸气含量多且温度高是关键. 16.图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 禁鸣喇叭 B. 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 C. 城市高架路旁树挡板 D. 体育馆顶端材料制成蜂窝状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 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C、城市高架路旁树挡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D、体育馆顶端材料制成蜂窝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故选 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17.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坐在教室前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响度相同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声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 音调 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 1)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解: A、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所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响度小;故 A错误; 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 B正确; 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C错误; 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 B下降到 A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 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红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红色液柱越向下. 【解答】 解: 由图中的伽利略温度计知道,当液面由 B下降到 A时,是因为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水面下降.而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外界温度升高,气体受热 膨胀, 说明此时的温度升高,故 A正确. 故选 A. 【点评】 此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型,主要考查的是:空气温度计的原理﹣﹣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 ① 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③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④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⑤ 婚庆时的炮竹声; ⑥ 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 【考点】 噪声及来源. 【分析】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 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解答】 解:由噪声的定义可知 ①④⑤ 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研究. 20.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 3℃ 的冰拿到 0℃ 的环境中来,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不会马上熔化成水,要温度升到 0℃ 才熔化 B.有一部分冰熔化成水 C.冰不会熔化 D.冰立即熔化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解答】 解: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 0℃ ,当把 ﹣ 3℃ 的冰拿到 0℃ 的环境中,冰会吸热,温度升高到 0℃ 时,与环境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可以达到熔点,但不会熔化. 故选: 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熔化、熔化吸热和晶体熔化条件进行解答. 21.为了减弱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关闭门窗 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 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 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在解答时,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明确减弱噪声的途径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分析时围绕这几个途径展开. 【解答】 解: A、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这个方法可取; 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这是禁止喇叭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取; 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取; D、在耳朵里塞一小棉花团,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是同学们需要在教室中听老师授课,虽然能够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却是不符合实际的,故不可取. 故选 D. 【点评】 此题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解答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但解答时一 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 22.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 “ 隔墙有耳 ”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 “ 震耳欲聋 ” 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 ” 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考点】 音调;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声与能量. 【分析】 此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声音的应用. 【解答】 解: A、 “ 墙 ” 是固体,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所以 A正确; B、 “ 震耳欲聋 ” 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 B错误; C、通过 音色可以来辨别不同人及乐器,所以 C正确; D、声波能传递能量,将钟表清洗干净,故 D正确. 故选 B.。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xx-20xx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3 C. 1或 7 D. 3或 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题,每空 2分,共 20分) 11.、 右图是从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 , 这串数字应为 1 为使 1x 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 . 1 计算 22 = . 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 7cm和 14cm,则它的周长为 _____ cm. 1 已知正数 x 的两个 不同的 平方根是 3m 和 2 15m ,则 x
控制玻璃的升降,即这些开关是互不影响的,故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据题意可知,驾驶员一侧和每个车门上都有一个开关,都可以控制玻璃的升降,即这些开关是互不影响的,故两个开关是并联关系,分析四图可知, 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理清题意,能看出各个开关是互不影响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如图所示,电路中 R1的阻值为 6Ω ,闭合开关 S,电流表 A1的示数为 ,电流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若液体的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积增大、 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则会加快蒸发. 【解答】 解: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头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完全获得统一。 35.邓小平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三、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9分) 36.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 高学府 ___ 是今天 北京大学 的前身。 37.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________。 38.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39.李宗仁领导的 _____ 战役是国民党抗战以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40.
rature will fall. That means our body temperature will change when we see different colours. ( )31. Which is the lightest colour in a man’s mind? A. Red B. Blue C. Green D. White ( )32. Which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