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xx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利用该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 A、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 +二氧化碳 +水是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氧化反应,故 A不可选; B、镁 +氧气 氧化镁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 B不可选; C、酒精 +氧气 二氧化碳 +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生成物是两种,因此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可选; D、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故 D不可选.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倾倒液体 B. 闻气体气味 C. 读液体体积 D. 给液体加热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 A、取用液体时:注意 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C、量取液体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使用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解答】解: A、取用液体时: ① 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② 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③ 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A错误; B、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图中操作正确, 故 B正确; C、图中读液体的体积,视线没有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C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可能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了解液体药品的取用,掌握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学会闻气体气味方法. 10.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 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 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 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药品消耗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 装置气密性好; ② 药品要足量; ③ 要冷却至室温再读数等,本题结合红磷测定氧气的原理分析即可. 【解答】解: A.如果装置漏气,会使进入的水偏少,测定的结果偏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铁生锈消耗氧气,使装置内的气压减小,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 250﹣ 20) mL=230ml,进入水的体积是 45mL,即氧气的体积是 45mL,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 = ≈ %,故错误; C、发热剂的量必须足量,因为只有足量的发热剂才能把氧气消耗完,使结果准确,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 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故正确;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使结果准确,故正确. 答案: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结合红磷测定的原理进行分析,要注意测定原理、实验关键、现象和结论、装置的评价和改进等,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1.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无法确定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无毒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由资料提示,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分析得,一氧化氮不可用排气法收集只能选用排水法. A、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迅速反应,故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不可选; B、只能用排水法正确,故可选; C、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迅速反应,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故不可选. D、气体不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并不是无法确定. 故选 B 【点评】同学们要熟悉收集气体的方法和适用范围.并且知道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是最理想的收集方法. 1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A.加热氯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 答】解: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 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 A、加热氯酸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故选项错误. B、分离液态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故选项错误.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是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即可制取解答本题. 13.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 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 1~ 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 45度角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应注意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实验时,用剩的药品的处理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实验完成后,剩余药品不能放回药品、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