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xx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试题内容摘要: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1997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 20.《西方艺术史》认为: “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 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 第 21小题 13分,第 22小题 14分,第 23小题 13分,第2 25小题各 10分,共计 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 13 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 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160个。 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 10~ 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 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 4分) (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 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 3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2分) 22.( 14分)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 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 《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 1867年) 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 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 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 化的核心;②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 请回答: (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 2分) (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 ( 2分) (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 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