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开挖要求,道路平整畅通。 做好土方开挖机械、运输车辆及各种辅助设备的维修检查和进场工作。 ( 三 ) 技术准备 开挖前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说明,已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开挖断面和堆土位置,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对有关人员做好书面技术交底工作,并已签认。 对接入原有管线和平面位 置和高程进行核对,并办理手续。 已做好施工管线高程、中线及永久水准点的测量复核工作。 已测放沟槽开挖边线、堆土界线,并用白灰标识。 ( 四 )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沟槽开挖 → 边坡修整 → 人工清底。 操作方法 1)机械开挖:挖土前先验线并取得甲方的认可。 挖土采用两台反铲液压挖掘机,开挖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开挖深度,然后分段开挖。 开挖前,应向机械司机详细交底,其内容包括挖槽断面、堆土位置、现有地下构筑物情况和施工要求等,由专人指挥,并配备一定的测量人员随时进行测量,防止超挖或欠挖。 挖土机沿挖方边坡 移动时,机械距过坡上缘的宽度一般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 1/2,土质较差时,挖土机必须在滑动面以外移动。 12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要的好土,多余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挖运。 2)人工开挖:基底 2Ocm 土采用人工清理。 挖土放坡系数 1:,工作面每边 5Ocm。 施工中据土质情况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 3)边坡修整:开挖各种基坑,如不能放坡时,应先沿白灰线切出轮廓线。 开挖放坡基坑时,应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 3m 左右作出一条,进行修坡,机械开挖时,随开挖随进行人工修坡。 4)人工清 底:人工清底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的中线、边线进行。 严格按标高拉线清底找平,不得破坏原状土,确保基槽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机械开挖配合人工进行清底。 5)过路管道采取半面施工、半面通行的方式,如必须挖通,需搭设临时便桥,确保通行安全,具体方案协商确定。 6)挖土过程中余土运至甲方指定地点,留土也要放在槽边 以外,并要考虑下管方便,即放管一侧少堆土。 挖土方向由一端向前推进,随挖随抄平和修整边坡。 土方挖完及时做防护栏杆、夜晚设红色指示灯。 ( 五 ) 注意事项 1)沟槽土方用机械开挖时,保留 20 厘米土应用人工清槽 ,不得超挖。 2)地基土壤如受扰动,其深度在 15 厘米以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在 15 厘米以上可夯填石灰土、大卵石、碎石或毛石,并用小砾石填充上部空隙,表面找平。 3)如管道设时到洼地或基础下为非原状上层,需进行地基处理,挖去表面杂土至原状上层,超挖部分用 2: 8灰土回填至基础底,夯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4)开槽达到设计高程后,应会同有关方面验槽。 13 污水管道施工工艺 (钢筋混凝土渠道) (一) 施工准备: ① 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通过会审。 ② 钢筋混凝土渠道 分部 材料购置到位 后,对各分部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经 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 按照设计要求,测定渠道轴线及开挖开口线并作出标记,并每 50~100m 测设一固定高程,以利施工过程中进行高程控制与校核。 (二)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挖土开槽→混凝土垫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渠道安装 → 试水 → 土方回填→ 验收 (三) 技术要点 (1)挖土开槽 ① 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米的浮土要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粒径 1015mm 天然级配的砂石或中、粗砂并夯实。 ② 沟槽底部如有块石、碎石、砖等物体时,应铲除到设计标高以下 米,并应 配上天然级配砂石料,面层铺上砂土夯实;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 ③ 雨季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做到成槽快,回填快。 一旦发生泡槽,应将水排除,把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土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做好基础处理,再下管安装。 (2)混凝土垫层 ① 由于施工渠道较长,适合分段作业。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 适时浇捣 C15 混凝土垫层10 厚。 (3) 预制钢筋混凝土渠道安装 ① 预制钢筋混凝土渠道可用起重机吊装,要保持钢筋混凝土渠道平衡均匀放置在沟槽内。 ② 对预制构件损坏较为严重的钢筋混凝土渠道不能使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 ( 4) 渠道的连接 14 ① 预制钢筋混凝土渠道采用水泥砂浆接口。 接口处必须控制砂浆的饱满度 和密实度,而且 渠道 要 严格按图纸要求的位置及坡度放置好。 ( 5)管道连接完毕需要进行灌水试验 ( 6)回填 渠道安装完毕后回填。 回填之前必须将沟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应先从渠道等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应确保渠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 污水管道施工工艺(中空壁缠绕管) (一)施工准备 ① 设计图纸及其他技术文件齐全,并通过会审。 ② 中空壁缠绕管管道系统安装前对外观和接头配合的公差进行仔细检查,必须消除管材及管件内外的污垢和杂物。 ③施工现 场与材料存放地温差较大时,应于安装前将管材和管件在现场放置一定时间,使其温度接近施工的环境温度。 (二) 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挖土开槽→ 砂垫层→ 下管安装→连接→ 闭水试验 → 回填土→ 验收 (三) 技术要点 (1)挖土开槽 ① 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严禁超挖,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米的浮土要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 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粒径 1015mm 天然级配的砂石或中、粗砂并夯实。 ② 沟槽底部如有块石、碎石、砖等物体时,应铲除到设计标高以下 米,并应配上天然级配砂石料,面层铺上砂土夯实;槽底不得受水 浸泡或受冻。 ③ 雨季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做到成槽快,回填快。 一旦发生泡槽,应将水排除,把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土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做好基础处理,再下管安装。 (2)下管安装 ① 下管可用人工或起重机进行。 要保持管身平衡均匀溜放到沟槽内,严禁将管材由槽边翻滚入槽内。 15 ② 管材长短的调整,可用电锯切割,但端面应垂直平整,不应有损坏。 ( 3)管材的连接 管材连接采用热熔收缩带连接方式。 具体施工操作如下: ① 将管道严格按图纸要求的位 置 及坡度放好。 ② 预热。 对接连接前将两管段各伸出一定自由长度,用专用加热工 具对管段进行预热。 将连接用管带环在管上,从管上端慢慢加热贴在管子上。 加热应先从中间加热再到四周,以免产生气泡。 ③ 逐渐加热一圈,用手轻轻抚平,贴实。 然后再加热一遍,仍旧压抚一遍环带。 ④ 本项目 中空壁缠绕管管径≥Φ 500, 需要里带外带两层。 ( 3)管道连接完毕需要进行灌水试验 ( 4)回填 管道安装与铺设完毕后回填。 回填之前必须将沟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并应先从管线、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应确保管线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 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 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冻土块及其他杂硬物体。 管道敷设后 ,需立即修筑高等级路面或其他要求路面。 对于回填土密实度的要求要符合厂家提供的有关技术规程或规范。 检查井施工工艺流程 闭水试验工艺流程 24h 高度稳定 30min 砖、石料、砂浆检测 基础施工 预留口、踏步接入支管 井 身 流 槽 井 框 井 盖 制安钢筋 井身模板制作 试管段两端 上游井口灌水 灌水至井口 砌墙头 放水浸泡 满水试验 测量水位降值 计量渗水值 16 沟槽回填砂施工工艺 管道回填以前要经过闭水试验,土方回填按规范要求分层进行。 1)回填前应符合下列条件: ( 1)预埋管敷设管道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强度、接口抹带或预制构件现场装配的接缝水泥砂 浆强度不应小于。 ( 2)槽底至管顶以上 500mm 范围内,不得含有机物、冻土以及大于 50mm 的砖、石等硬块;回填时,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运入槽内,不得集中推入。 ( 3)对于圆形或矩形的检查井,其砖石砌体水泥砂浆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预制盖板应装好。 2)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应符合以下要求: 沟槽位于路基范围,管顶以上 250mm 范围内,其压实度不应小于 87%,其它部位不应小于 90%。 3)检查井周围的回填 ( 1)路面范围的井室周围,应采用 10%石灰土等材料回填,并分层夯实,其宽度不能小于 40cm。 ( 2)井室周围的回填应与管道沟槽的回填同时进行,当不便同时进行时,应留台阶接槎。 施工工艺 基坑底清理 → 检验土质 → 分层铺土、耙平 → 夯打密实 → 检验密实度 → 修整找平验收。 填土前应将基坑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检验回填土内是否含有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 控制的范围内;如 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上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机械碾压每层铺土厚度为 120~ 150mm;机械不能作业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实,每层虚铺不大于 150mm。 铺摊完成后,要用铁耙耙平。 17 回填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夯实。 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修整找干: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高处,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水准基点等,填运土时不得撞碰,并应定期复测和检查。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回填要有足够的 照明 设施,防止铺填超厚,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2)砌砖及管 道抹带应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损坏时,方可回填。 3)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底有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以及施工用水渗入垫层中等造成。 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的有关各项规定,并要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管道下部夯填不实:管道下部应按标准要求填夯回填土 ,如果漏夯不实会造成管道下方空虚,造成管道折断而渗漏。 3)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 “ 橡皮土 ” 现象,这时应将 “ 橡皮土 ” 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18 绿化工程 施工方法 一、 施工工艺流程 二、 主要施工方法 1. 平整场地 1)在施工准备阶段,会同业主及有关部门号苗,对地栽苗木提早采用断根、节水等必要的技术处理。 2)用除草剂将各种杂草清除、按照施工规范将工作面内的各种杂物、石头、垃圾等清除,集 中后运走。 3)土方部分按要求加肥泥、种植土、有机肥。 2. 放线、挖穴 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定点,胸径 10cm 以下的采用标准穴。 放线、挖穴经自检及有关部分检查合格后再行下一道工序。 质量标准(保证项目): 1)放线地点准确,线条顺畅,面积、大小合适。 平整场地 看苗、号苗 检查、验收 放线、挖穴 检查、验收 运苗、运种植材料 检查、验收 种植 保养、护理 清 场 19 2)穴位准确,长、宽、高符合要求,无“锅底穴”等现象: 3. 运苗、运种植材料 1)苗木采用即起、即包、即运。 2)袋苗、盆苗采用堆积式运输;大苗采用微倾式运输。 3)苗木运输过程保持一定的水分;装卸时注意轻拿轻放,以防止泥头松散。 4)运输种植材料如有基肥等采用 有关部门规定的散体物料运输进行运输。 5)苗木、种植材料按设主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允许入场,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4. 苗木质量保证: 1)植株健康无病虫害、生态良好。 2)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5. 种植材料质量保证 1)符合规定,适合使用。 2)有机肥须充分腐熟。 6. 种植 按设计要求准确、规范种植苗木。 种植苗木工序采用先放种植土,再加基肥,再加有机肥,最后覆盖种植土。 苗木种植顺序采用先种乔、灌木,再种地被,最后铺种草皮。 乔木种植须先分苗,再配苗、调苗,做到统一、美观。 草皮铺植后须全面拍实 24 次。 种植完毕后必须 充分浇足水,以保证苗木定位和生长。 带土团树木的栽种要注意: 1)有土球的树应置于要求深度并经过夯实的回填土上面,并使其直立不斜。 要挪动树木时,只能挪动土团。 2)树木定位后,土团周围即应回填至土团高度的一半,随即夯实并充分浇水。 3)包土团的麻袋布,应从土团的上半部割掉或松开翻起,然后回填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